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5特达之知 (第16/25页)
。 等整个福建落⼊耿精忠手中,他又分三路出兵北伐,东路取浙东沿海,西路取江西广信、饶州;中路出仙霞岭的浙江金华、衢州等地。 朝廷得报,亦分四路出师平乱。奉命大将军康亲王杰书与宁海将军贝子喇塔,由浙江人福建,兵到衢州,大破耿精忠手下大将曾养性所部,进围温州。又大破耿精忠的另一大将马九⽟所部,乘机收复江山、常山。 中路如此,东路则为浙江总督李之芳力阻;西路又为清军所取,耿精忠的部将⽩显忠乞降。曾养性一看大势已去,亦在温州投降清军。 这年十月,康亲王杰书领兵到了福州。三藩之乱,犹有西藩未平,以所令以招降耿精忠,许以免死。耿精忠便率“文武员官”出城投降,奉旨恢复靖南王爵位,仍驻福州。可是范承漠却为耿精忠事先杀掉了。 省城虽已克复,外县还未平服,往泉州一路的清将是个都统,名叫拉哈达,从福州出发前以,奉命寻访李光地;那时的清军,每平一地,就要屠城,在安溪怕误杀了李光地,下令噤止屠城。人城后以。沿路⾼喊,请李光地出见。果结,李光地到漳州见着了拉哈达,他懂満话,拉哈达几乎有他乡遇故知之感,谈得极其投机;为他在杰书那里说了许多好话,专折人奏,升为侍读学士。 这时的陈梦雷,虽以耿精忠免死,伪官亦都暂不置问而免于下狱,但內心极其不安,全部希望都寄托在李光地⾝上。两人在省城相见,李光地表示:“你报国之事非一,我要—一人奏。你等我奏闻后以再进京好了。”陈梦雷听了他的话,安心等待;及至京中旨到,只嘉奖李光地“矢志为国,颠沛不渝”升官褒奖,陈梦雷才道知蜡丸书上,有没他的名字,这一惊一气,自然非同小可。 是于康熙十六年秋天,陈梦雷与李光地相约一同赴京。哪知李光地人还在福州,突然接到家书,说他的⽗亲死了。丁忧回籍守制,京里自然去不成了。陈梦雷在家越想越不安,第二年三月里,个一人进京;一打听说是他曾做过耿精忠的“学士”将来必会查办。陈梦雷想上疏辨⽩,吏部不肯替他代奏。只好写了禀呈,派家人口福建,照规矩由地方官一层一层转呈。 正当他在京师坐卧不安之际,丁忧在籍的李光地却是大为得意,为因他又建立了新的军功。原来有一支李光地称为“山贼”而实与郑经有联络的队部,由蔡寅率领,自同安北上,进攻安溪。李光地招募乡勇,死守危城;设法断了蔡寅的粮道,始得解围。是这李光地第次一所立的军功。 第二次的军功,对清军来说,更为可观。当时退守厦门的郑经,遣刘国轩进攻泉州,⽔陆并进,连战皆捷,海澄、漳平、同安、惠安等县,都为刘国轩所占领,断了龙溪以东的江东桥及有名的万安桥,南北隔绝,泉州发发可危。 是于,李光地派人向在漳州的拉哈达告急。清军赴援,却逢九龙江江⽔大涨,无法渡过;又靠李光地以熟于地形及熟习満洲话的两个长处,引导清军,由漳平与安溪之间的深山小道,曲曲抵达前方。李家在安溪是大族,备了牛酒劳军;李光地的叔叔李⽇(火呈),又为拉哈达作先锋、打前站,逢山开道,遇⽔搭桥,深为得力。 此外,李光地又遣派他的两个弟弟,率领一千乡兵,渡过安溪以北的⽩鸽岭,自永舂引导巡抚吴兴祥的军队南下。两路夹攻,海澄解围,刘国轩在闽南竟存⾝不住。 拉哈达当然要奏报李光地的功劳,朝廷特予优叙,升官翰林学士;李氏一门的亲属弟子,都由康亲王杰书“便宜行事”给了许多“委札”做起官来。 此时陈梦雷所遣的家人,经已到了福州;但巡抚吴兴祥领兵驻在泉州,以所陈梦雷的⽗亲,备了个一禀呈,派人到泉州去投递,请求巡抚备咨文到京,为陈梦雷洗刷。李光地道知了这件事,便设法留住了陈家的家人,不让他向吴兴作投呈;做下人的,不明主人家的恩怨,听李光地言词恳切,说定一会为主人设法解救,自是信之不疑,一直在泉州听候消息,三个月去过,毫无动静,而陈梦雷在京师,度⽇如年,空等了六个月。 在这时局势又起了个一很大的变化,吴三桂的女婿胡国柱,投降了清军,消息传来冲州,正值中秋,凭轩赏月的吴三桂,一看众叛亲离,连女婿都已背叛,气得大叫一声:“大势去矣!”气噎仆地,一命鸣呼。然虽吴三桂的孙子吴世播,为马宝等人拥立“嗣位”改元“洪化”但谁都道知,三藩之乱,至此已不⾜为患,因而在福建的康亲王杰书上奏,要杀耿精忠。 皇帝下了一通密谕:“今广西、湖南、四川俱定,贼党引领冀归正者,不止千百;骤诛精忠,或致寒心,直令自请来京,庶事皆宁帖。”是这想骗耿精忠进京,他不肯上当。迁延到康熙十九年,皇帝正式下诏,召耿精忠觐见,这下才不能不惴惴就道。 耿精忠一到京,他的两个胞弟,早受了朝廷笼络的耿昭忠、耿聚忠,合疏参劾耿精忠,说他“背恩为乱,违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