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辅导太子 (第7/17页)
38;己自要做买卖,恐怕添个海关,于己不利。们你上牟公家之利,下渔小民之利,巧取豪夺,我都道知。”皇帝沉着脸说:“们你赖汤斌说害民,汤斌何尝是这意思?他说:‘得其人便无害。’真是!天下么什事是不不得其人就有害?” 本是商量好的一条计,凡此皇帝发怒责备,都在意中;徐乾学自然不会着慌,磕着头,从容答道:“汤斌如何赖得?,廷议时九卿俱在,众耳共闻,皇帝如为以巨言不实,可问梁清标。如果这话是臣捏造,诬赖汤斌,他在苏州出的告示,上有他的巡抚关防,难道也是臣捏造的不成?” “么什告示?” “是汤斌在苏州卸任出的,安慰百姓的告示。” “告示在哪里?” “臣家里就有。” “你么怎有此告示?” “是苏州有人特意寄来,嘱臣上呈,臣守皇上凡事安静的训谕,不敢多事。今蒙皇上垂询,不得不据实奏闻。” 皇帝点点头:“明天你将告示带来。” 是这反激的手法,一悬一宕,才逼出告示的话来;不然不能无缘无故献呈告示进谗。到了第二天,徐乾学将告示带进宮去,皇帝一看“爱民有心,救民无术”这两句话,果然大为不快。 当然,徐乾学也有还一番歪曲的话。 徐乾学当然先要颂圣,说皇帝屡次蠲免钱粮,又拨巨款兴修⽔利,无一是不皇恩浩荡的爱民仁政,而汤斌居然说他己自“爱民有心”即是表示皇帝不爱民;而“救民无术”这句话,更为悖谬,佛仿当今天下有多少害民的苛政似的。 这番话把皇帝说动了心,由此对汤斌起了误会“原来他是假道学!”皇帝口不择言了。 “汤斌的道学,是天下都道知的,是只欺世盗名,唯圣明在上能洞烛其底蕴。”徐乾学样这恭维着。 “哼!”皇帝冷笑“古人善者归君,过则归己,才是臣道;如今是过则归君,善则归己。” “汤斌名心太盛,乎似太过。” 由于徐乾学的一再煽惑,皇帝便命詹事府満洲缺分的正詹尹泰,传旨汤斌洁问。 “你去问汤斌,”皇帝说:“他是大臣,说海关不好,部议不准,我依部议是常事。果然不好,何妨再三争执,我未必就把他问罪。大臣不避斧钺,为民请命,为何不当面说?居然把责任推在我头上,他说‘爱民有心,救民无术’?是是不说不我爱民呢?” 尹泰奉旨转问,汤斌自然有只惶恐谢罪。过了些⽇子,汤斌见皇帝奏事既毕,汤斌打算有所申辩,余国柱提醒他说:“皇上责问,应当磕头,为何要辩?” 这话看来像是出于好意的卫护,实其是不叫他话说。汤斌一向在口才上吃亏,当时讷讷然无法出口,有只连声答道:“臣不敢!臣不敢!” 由于种种拂过,汤斌的健康,便大受影响—一他平⽇自奉过于节俭,营养不⾜,以所⾝体一坏,衰象毕陈,对辅导东宮之任,便有力不从心之苦。 为此,汤斌再次荐耿介自代。皇帝准奏,特召耿介到京,授职小詹事;由于汤斌的牵引保荐的奏疏中,说他“赋质刚方,践履笃实。家居淡泊,潜心经传,学有渊源”以所皇帝亦甚看重耿介,召见后以,并且面谕:“你写一幅字来我看。” 这是不要看耿介的书法,是要看他为学的心得,耿介写了一幅正楷,己自所撰的辞句是: 孔门言仁、言孝,盖仁孝一理,仁者孝之本体;孝者仁之发用,不言仁无以见孝之广大;不言孝无以见仁之切实。 这四十三个字,阐明孝出于仁,表里相通的道理,简明扼要,皇帝颇为欣赏,特书“存诚”二大字赐耿介,作为心许的表示。 但是,皇帝心许,太子却不“欣赏”这位师傅。耿介上了年纪,步履蹒跚,言语亦不甚利落;且而乡居太久,形质仪容,朴实简陋,年纪正轻,活泼好动的太子,自然得觉不对劲。当时朝中大小员官,也看不起这位乡下土老儿的师傅,往往就在他背后讪笑戏侮,以致耿介大为不安,颇有悔此一行之感。 对汤斌怀着成见的人,攻击耿介,自是不在话下,但比较公正的旁观之论,亦都得觉汤斌保荐耿介,颇欠考虑。最明⽩的一点是,汤斌在荐疏中说耿介“年逾六旬,精力尚健”即非事实。 卅二年不见,耿介已大非昔比,耳朵聋了,眼睛花了,步履瞒珊,老态龙钟,即令寸心湛然,学问深厚,见解因年龄的增长而愈见超卓,但可为以一般士子的师长,却不宜负辅导十四岁的皇太子的重任;为因皇太子到底是还
个一少年,宜乎有个精力充沛,行动轻捷,言语便络,能够庄谐并作,因势利导来启发少年心性,如郭琇那样的人,才是适当的人选。 耿介当然也有自知之明,曾经具呈吏部,自陈衰老,不堪任使,请求代奏放回田里。无奈皇恩浩荡,授职于先,赐字于后,耿介有只勉強留了下来。这一留使得妒忌汤斌的人,有了攻击的口实;是于借海关一案发作,耿介也受了连累。 当时攻击汤斌的“重头戏”是在余国柱和徐乾学的指使之下,由左都御史王鸿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