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韩奕 (第1/3页)
韩奕 奕奕梁山,维禹甸之,有倬其道。韩侯受命,王亲命之:缵戎祖考,无废朕命。夙夜匪解,虔共尔位,朕命不易。粲不庭方,以佐戎辟。 四牡奕奕,孔修且张。韩侯⼊觐,以其介圭,⼊觐于王。王锡韩侯,淑旂绥章,簟茀错衡,玄衮⾚舄,钩膺镂锡,郭鞃浅幭,鞗⾰金厄。 韩侯出祖,出宿于屠。显⽗饯之,清酒百壶。其殽维何?炰鳖鲜鱼。其蔌维何?维笋及蒲。其赠维何?乘马路车。笾⾖有且。侯氏燕胥。 韩侯取妻,汾王之甥,蹶⽗之子。韩侯迎止,于蹶之里。百两彭彭,八鸾锵锵,不显其光。诸娣从之,祁祁如云。韩侯顾之,烂其盈门。 蹶⽗孔武,靡国不到。为韩姞相攸,莫如韩乐。孔乐韩土,川泽訏訏,鲂鱮甫甫,麀鹿噳噳,有熊有罴,有猫有虎。庆既令居,韩姞燕誉。 溥彼韩城,燕师所完。以先祖受命,因时百蛮。王锡韩侯,其追其貊。奄受北国,因以其伯。实墉实壑,实亩实藉。献其貔⽪,⾚豹⻩罴。 注释 (1)奕奕:⾼大貌。梁山:宣王时韩国境內山名。所在地诸说不一。郑笺据《汉书·地理志》谓“粱山在夏阳西北”;马瑞辰《⽑传笺通释》引《潜夫论》谓:“昔周宣王亦有韩城,其国也近燕,故《诗》曰‘溥彼韩城,燕师所完”’,又引王肃云:“涿郡方城县有韩侯城”又引《⽔经注》云:“方城今为顺天府固安县,在府西南百二十里。”按《大清一统志》:“韩城在固安县西南;《县志》今名韩侯营,在县东南十八里。”细审诗义,今人多从此说。据现行政区划,当在京北市通县之西,固安县之东北。 (2)维:发语助词。甸:治。传说大禹治⽔开辟九州。 (3)倬(zhuó):长远。 (4)韩侯:姬姓,周王近宗贵族,诸侯国韩国国君。历史上周朝封建的韩国有两个,始封国君是都周武王的儿子。一在今陕西韩城县南,世袭到舂秋时并⼊晋国。一在今河北固安县东北,与燕国接近,即此诗的中燕国。受命:接受册命。周制,封建诸侯爵位有等,其国城、土地、兵力因之有差别。周宣王为加強北方防务,增強韩国作为屏障的作用,提⾼其爵位,以便重修韩城,增加常备军,发挥政治和军事作用。 (5)王:周宣王,西周个一比较有作为的国王,力图振兴趋于没落的周王朝。 (6)缵:继承。戎:你。祖考:先祖。 (7)朕:周王自称。 (8)夙夜:早晚。匪解:非懈。 (9)虔共(gōng):敬诚恭谨。共,通“恭” (10)榦:同“⼲”定安。一说,同“⼲”纠正。均通。不庭方:不来朝觐的方国诸侯。周制,方国诸侯应定期朝觐天于纳贡,不来朝庭朝觐,称为不庭,被作为对周王不忠顺的罪状,应予讨伐。 (11)辟:君位。 (12)牡:公马。 (13)孔脩:很长。 (14)⼊觐(jìn):⼊朝朝见天子。 (15)介圭:⽟器,天子圭一尺二寸,诸侯圭九寸以下。按周礼,王册封诸侯赐予介圭作为镇国宝器,诺侯⼊觐时须手执介圭作觐礼之贽信。是这觐礼礼仪之一。 (16)锡:同“赐”赏赐。 (17)淑旂:⾊彩鲜艳绘有交龙、⽇月图案的旗子。绥章:指旗上图案花纹优美。 (18)簟茀:竹编车篷。错衡:饰有交错花纹的车前横木。 (19)玄衮:黑⾊龙袍,周朝王公贵族的礼服。⾚舄(xì):红鞋。 (20)钩膺:又称繁缨,束在马腰部的⾰制装饰品。镂鍚(yáng):马额上的金属制装饰品。 (21)鞹鞃(kuò hóng):包⽪⾰的车轼横木。浅:浅⽑虎⽪。幭(miè):覆盖。 (22)鞗(tiáo)⾰:马辔头。厄:通“轭” (23)出祖:出行之前祭路神。 (24)屠:地名,可能是岐山东北的杜陵。 (25)显⽗:周宣王的卿士。⽗,是对子男的美称。 (26)炰(páo)鳖:烹煮鳖⾁。 (27)蔌:蔬。 (28)笋:笋。 (29)乘(射ng)马:一乘车四匹马。路车:辂车,贵族用大车。 (30)笾(biān)⾖:饮食用具,笾是盛果脯的⾼脚竹器,⾖是盛食物的⾼脚、盘状陶器。 (31)燕胥:燕乐,燕通“宴” (32)取妻:同“娶妻” (33)汾王:郑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