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 (第1/2页)
第六章 曾经,他明察暗访,确定寿礼事件,皇后并无牵涉其中,看在皇太后的面子上,本还打算放她一马,没想到… 是啊,早该料到的,一枯俱枯、一荣俱荣,事已至此,便是他有心放过,韦氏也绝对不可能全身而退,二十几年来的荣华富贵、位登极品,怎能忍受身败名裂? 白虎之事,覆水难收,皇后再气再怒,再多的恼恨,也不能不替壅熙收拾善后。 是他太粗心大意,也是他太高估皇后为朝廷着想的决心,毕竟是女人呵,到头来,还是把国家放在家族后头。 好,很好,好到他都不晓得该怎么说… 他错了一遍,绝不容许自己再错第二回,下毒事件结束,他让不同的太医天天为自己号脉,以为再没人可以动手脚,没想到他们竟请动江湖人士…摄魂术…他竟栽在连听都没听过的事情上,好,既然如此,就别怪他心狠手辣! “那个假康匮,扮得像吗?”皇太后在一旁听得惊诧不已,开口问。 “若是在后宫,我认为他已有六、七成像,但经常与皇上亲近的皇后、皇太后及几个皇子帝姬,怕还是会看得出差异,更别说在朝堂之上了,决断国事,不是模仿出样子,就能成事的。但我担心的是,再过几个月,皇上被取而代之,下令立九皇子为东宫太子,之后皇上称病,由九皇子代理朝政…” 接下来的话,不需要文俱翔说得更清楚了。 “本宫多方暗示、明示,皇后竟还是使出这般天理不容的手段,难道韦氏就要败在这干不肖子孙手中?”皇太后欷吁不已,她揉揉发胀的太阳xue,叹气道:“皇上,该怎么做便怎么做吧,该抓的抓、该拿的拿、该下狱的…为大燕江山,别手软。” “母后,朕还不想有所动作。”皇帝这样一句,出乎文俱翔和皇太后的意料。 “为什么?难道皇土还要继续纵容韦氏?”皇太后惊问。 “现在办,顶多只能办出两个易容的江湖人,于朝廷无益。把棋子放在最明显的位置,才能看清楚它有什么作用,以及…对手会如何应对。现下知道了前后,康匮和章妹忆已不再是皇后的棋子,而是我的棋子,我怎能不善用他们,好好下一盘棋?”他噙起一抹冷笑,真正的战争现在才要开场。 “所以…” “我等,等他们逼宫!” 等他们认定时机成熟,等他们动手毒杀皇上、取而代之,等韦氏动用朝廷军队,辅佐壅熙成为东宫太子,等他手中韦氏大小辟员贪赃枉法的证据搜集的更齐全,届时,他要一举成擒,不容许半条漏网之鱼。 “不行,太危险了,万一他们对皇上…” 皇太后话说一半,皇上握住母后的手,截下她的话。 “母后,我信任文师父。”简短几个字,皇太后顿时失了言语。 这话代表多大的意思,他明白吗? 一个江湖人士,怎能得到她的信任,让她将未来大燕的皇太子交到他手中?那是要怎样的交情才办得到的事。而堂堂一个皇太后与不拘小节的江湖人有交情,这事又能引发多少臆测与联想? 自从文俱翔突然出现救下皇帝后,许多谣言开始在宫里流传,也因为如此,当坜熙被释、回到王府时,文俱翔才会毫不考虑,随坜熙回府。 她知道皇帝从小便明白,她一心向往自由。人人羡慕眼红的位置,对她而言只是可有可无的虚荣,若不是从小被倾力教导,为家族努力、为父兄牺牲,她怎甘心踏进这个暗不见天日的宫闱? 她为权力而争时,想的是父兄,她手段使尽、咬紧牙关一步步走到今日地位时,心心念念的是韦氏族人。然韦氏子孙不肖,辜负了她多年经营,他们将祖先名誉抹上污泥,她心灰意冷,这个皇宫,让她度日如年… 在宫人种种猜疑中,皇上竟说出“信任”二字,这对皇太后、对文俱翔都是意义重大的。 文俱翔笑望皇太后,他把皇上那句话当作承诺。 他说道:“皇上该信任的不只是我,还有大皇子。” “我明白坜熙这孩子有能力,他是个战场上的英雄,但对于宫廷斗争…”皇上摇头。 虽然坜熙是朝堂上呼声最高的太子人选,虽然他也已允诺陆茵雅,必将大位传予坜熙,但事实上,他并不看好坜熙,这孩子想当皇帝,还得时间慢慢磨。 这些年为边境安定,坜熙在外东奔西跑的时间太长,他有勇有谋、他敢于捋虎须,但以白虎事件为例,若非陆茵雅比他更早一步想到结果,并一肩承担起所有责任,现在朝堂中,怕早已没有一个大皇子,比心机,他尚且不如壅熙。 “请皇上记得,大皇子手上还有千名士兵。”文师父提醒。 千名士兵?皇帝失笑,他不明白坜熙要那一千人做什么,但他没反对,一方面是想测试皇后的反应,一方面也是想知道坜熙那点兵,能够与皇后对峙到什么地步。 皇帝虽没说话,但态度已经够明白。 文俱翔莞尔一笑,语带保留说道:“倘若此事,大皇子能连皇上都瞒过,那么皇上似乎该重新评估大皇子对宫斗的能力。” 文俱翔承认,他刚进王府时,坜熙对于这种心计斗争实在不在行,每每要他在旁提醒,坜熙才能悟出那么一两分道理,但近日,他进步种远,对于人心、阴谋,多能看破。 或许如谨言所道,出身相府、自小被当作皇后训练的陆茵雅教了坜熙不少,也或许是中毒事件,让坜熙不再像之前那般自负骄傲,以至于每件事都多长了些心眼。 无论如何,坜熙的确大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