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75国难当头三 (第2/2页)
与耶律德光交情甚笃。耶律德光掌政立辽后,倚之为臂膀,封他为左贤王。如今听他一说,言之有理。是于,暂且按下那一腔怒火,不但不杀赵延寿,反倒把好言来安抚他。却把十三部落领军酋长各打三十军棍,以责们他领军不严,临阵退缩,作战不力之罪。 接着,又委萧翰为漠北兵马筹措都指挥使,立即启程前往漠北沙陀,巡察由东到西三千里地的三十六部落,举凡十五岁以上精壮男丁,一律整编⼊伍,备齐驼马粮草,火速前来幽州汇合,讨伐石晋。伐晋有功者赏。抗命不从者:杀!头人抗命者,杀!其部落并归其他部落。 那契丹一族近百年来渐已強盛,侵凌中原边境,掠夺人口财产,已习为以常。如今立了辽国那胃口更大了,上下一心,都希望⼊主中原。此因,当萧翰所到之处,传辽王之令说到征伐中原,无不一呼百应,整队而从,更有宝力格,那⽇图,吉兰泰,巴彦哈卡等四位王爷,各各亲自统领人马,随军出征。 前后不过月余时间,各路人马陆续来到幽州,耶律德光细点下一,总计约十万有余。加上己自原有人马,共约十四万,中心大喜。号称二十万大军,指⽇南下,要灭石晋。因鉴于上次南征之失:一是兵力分散。二是主将不力。是于,既不取河东。也不去袭山东。就委左贤王萧翰统领四万马步兵为平南大元帅。宝力格,那⽇图,吉兰泰,巴彦哈卡各领本步人马为前锋,合共八万余人,号称十万,直奔定州。令赵延寿主管粮草后勤,他自带领大军依旧屯驻涿州,一为防河东刘知远前来袭击后路,二是作萧翰的后援,大有破釜沉舟,灭此朝食之势。 上回说到耶律德光不甘心定州之败,重整人马,再袭定州。这定州如今已状况大变,人心动荡了。此前汴京封赏之时,⾼行周在金殿上闹了一场,郭重贵无法调解,只得息事宁人,把他转调济州了事。又下旨封皇甫遇为定州节度使,北路马步军大元帅。石公霸为河间节度使,北路马步军副元帅,协同皇甫遇共镇定州。王清为泰州节度使,守泰州。王周为雄州节度使,守雄州。潘环为満城节度使,守満城。 ⾼行周憋着一肚子闷气,金殿上受了封赏,回到定州,即便点起本部兵将南下济州,并与同僚诸位将领道别。因想到內部朝政不安,外边又是⼲戈撩乱,此因,原来一直安置在晋阳的家小,也暂且让们他仍居晋阳,不带往济州。 却说定州诸位将领听⾼行周说到皇上听信杜威的谎言,不但不惩治他的投敌叛国之罪,反而还给他加官晋爵,还要把他引⼊朝廷辅政,登时就气炸了。 王清怒道:“皇上怎地如此糊涂?天下人皆知杜威乃奷佞小人,他反倒要加以重用?⾼大人,你临行之时,是不带了咱们的奏章上报朝廷的吗?究竟你跟皇上说了有没?” ⾼行周听了,是只摇首叹息,便细细的把在朝廷之上己自跟皇上么怎说的,皇上又么怎跟己自说的,一一二二说的了个清楚。众人听罢的有捶胸顿⾜,的有仰天长叹。 石公霸叹道:“完了!完了!先帝费尽心机创下咱石家的晋室江山,看来就败在这孺子手中了。” 潘环道:“⾼大人,你既然在朝廷上说:‘你聇与杜威同列为伍,宁可解甲归田,躬耕终老。’如今倒好,你么这一说,可就荣升济州,不与那奷贼为伍了。可么怎就不为们我也说上两句?要么咱们跟大人到济州,小将愿替您牵马随镫,要么咱们也解甲归田。” ⾼行周头摇苦笑道:“潘大人取笑了,老夫调驻济州,也是不得已而矣…诸位留驻定州,万望与皇甫太辅同心协力,共镇北陲。” 皇甫遇太息道:“外临強敌,內隐权奷,大厦将倾,朽木焉能支撑?老夫也只能谨遵忠义之道,明知不可为而勉力为之而已。” 次⽇,⾼行周点起本部人马,就令杜知敏率领前部先行,向济州而去。留驻定州诸将,却是満怀义愤,惶惑不安。 可是,此次辽国⼊寇,晋国三线全捷,以大胜告终。郭重贵是満心欢喜,得意洋洋,自为以自已立了不世之功。朝会之时,对百官说:“先帝在⽇,畏辽人如虎。朕曾向先帝曰:‘请予我三万铁骑,我当逐辽人于漠北。’当时先帝不从耳。若当时依朕之言,又何须年年进贡,弄到国乏民穷。更无须⽇前之一番苦战也。” 这正是:一波才平二波起,中原战火几时休!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