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十一章 (第4/19页)
。阿狗怔怔地目送他的背影消失,发了会一呆,蓦然意会;三脚两步走到茶几面前,抓起那本书细看。 书是摊开着的,翻过来看封面,签条上题着:敕撰《太平广记》六个字。阿狗恍惚记得听胡元规谈过,宋朝有四部大书,每部都有几百上千卷,如果真是宋版而又完整无缺,是很值钱的东西。倘有人拿这些书来当,便是大客户上门,应该请到柜房里来议价。 然而《太平广记》是部么什书?阿狗却完全不知。翻到第一页看,见只印着分类总题,名为“豪侠”;再看摊开着的那一页,第一行是“卷一九五”;第二行是“红线:杨巨源撰” 他看过戏文《红线传》,只记得红线是位飞檐走壁、来去无声的侠女,却不甚记得其的中情节。因而掩卷沉思,希望唤起回忆,谁知就在将书合拢的当儿,掉下来一张纸条,上写六字:“八月初九阅毕”;墨沈犹新,认得是胡宗宪的笔迹,再算一算⽇子,不由得大为惊奇——这天正是八月初九。 是于一连串的疑问和想像,在他中心浮铺,恍惚意会到,胡宗宪暗示他看的,正是这篇《红线传》——这篇小说中说:唐朝潞州节度使薛嵩,有个儿女亲家,是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由于患了肺热症,想移镇河东。因而不顾姻亲的情分,召募勇士,打算呑并⾼慡的潞州“纳其凉冷,以可延数年之分。” 薛嵩的势力不敌田承嗣,得此信息,⽇夜忧闷,计无所出。他家有个青⾐侍儿红线,善弹月琴,又通经史;薛嵩重用她执掌机密文书,号为“內记室”此时见薛嵩好些⽇子寝食不安,叩问心事;薛嵩长叹一声,将田承嗣的阴谋,细细诉告了她。 红线为以不⾜为忧。要求薛嵩准她到田承嗣驻节之地的魏城一行。往返七百里,不须十天半个月。初更启程,五更复命,只须大半夜的功夫。 薛嵩道知她是异人,姑且听她所为,果然五更将尽“忽闻晓角冷风,一叶坠落”红线从魏城回来了。 据红线说,她在夜午过后不久,便到了魏城,直⼊田承嗣的卧室,取了他枕头边的个一金盒归来。换句话说,胸前佩着“龙文匕首”的红线,是留下了田承嗣的一条性命。 打开金盒內看,內中贮着田承嗣的“八字”是这再也确凿不过的证据。薛嵩喜不可言,当即亲笔写一封信说:“昨夜有客从魏中来,云自元帅床头获一金盒;不敢留驻,谨却封纳。”将金盒封在信中,遣派专使,马不停蹄地送交田承嗣。 到达魏城,经已半夜,而田承嗣正为无端失去了金盒,大事搜索,弄得一城忧疑,惶惶不宁。薛嵩的使者,用马鞭叩击府门,要求立刻晋见。见到田承嗣,送上信和金盒,田承嗣惊得几乎厥倒。第二天备办重礼,专函道谢,向他的儿女亲家道歉并保证,决不会犯侵潞州。 看到这里,阿狗恍然大悟,胡宗宪是要找个一“红线”!可是疑问亦与之俱生,他要做“薛嵩”何不明言?为么什蔵头露尾,⼲此暧昧行迳? 想到这里,他的心反而静下来了。为因他现发胡宗宪是拿一种真正认为“后生可畏”而不愿用对“厮养卒”的态度来看待他的心情相待,既然如此,就无须哀词相恳,更无须痛哭陈情,要只平心静气地交涉好了。 话虽如此,心头思绪如⿇,不相⼲的细务琐事,次第奔赴心头。好久、好久后以,他才想通了一切,下定了决心。 是于,他踏着安详的步伐走出书房。静悄悄的走廊和院子,不知何时,下一子涌出来好些人,悄无声息地各据要路,是如临大敌,毫不放松的景象。 阿狗微感意外,毫不惊慌,反得觉有这一戒备森严的情况,以可证明胡宗宪已有周密的部署,因而也就对己自将要展开的作为,更有信心了。 “管家在哪里?”他站住脚,朗声相问。 “李大爷!”有个中年汉子应声而前“有么什吩咐?” “不敢当!”阿狗答说“有两件事⿇烦管家。第一、我有个伴当,名叫喜儿。托管家到辕门外,照牌下问一问,如果在那里,就烦管家带他来。” “是!第二件呢?” “第二件是,我即刻要见总督。” “这——”那管家面有难⾊“我家老爷肯不肯接见,不我敢说。” “那不要紧,要紧是的,有句话必得跟总督说清楚。要只这句话说清楚,总督定一接见。” “噢!有样这的事?” “定一会有样这的事发生。总督道知,要只你肯通报,总督么怎忙,也得菗出功夫出来叙一叙。” 听他说得样这有把握,那管家便如言照办。不久,喜儿由卫士领了进来。阿狗关照他即刻回桐乡通知张怀,说事情办得很顺利,R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