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0奏书与命名  (第2/2页)
的。    说到底,都是因为天子没有对太子的罪名有明确的说法,这种含糊实在让人难以决断。    霍光被点醒后,一时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甚至在外孙女的命名礼上都走了神,还是第二天被金日磾才发现上官桀给孙女所取的名似乎喻意非浅。    当时,金日磾纯粹是不认识那个字,所以请教他:“嫱是何意?如何写法?”他不认为上官家给自家女公子用墙壁的墙命名。    “嗯?”霍光愣了一下,见金日磾好奇地看着他,才回过神,明白他是指自己方才所说的外孙女命名的事,便回答:“《春秋左传》在《哀公元年》记‘宿有妃嫱嫔御’,是指君王内宫女官…”    霍光说着便停下了,金日磾也不由皱眉。    “…春秋时还有一位美人也名嫱…”霍光笑了笑,继续解释“《庄子·齐物论》说‘毛嫱、丽姬,人之所美也,鱼见之深入,鸟见之高飞。’少叔当时取自于此…”    金日磾点点头,没有说话,安静地看着霍光提笔写下“嫱”字的小篆与隶书体两种写法。    ——上官嫱吗?    霍光想到的,霍幸君自然也想到了,不过,这种事情,她本没有置喙的余地,再说,舅姑与丈夫都没有明说,她当然不会先提,只是暗暗记了下来,平常还是以“兮君”唤女儿,上官安听多了,觉得“兮君”比“嫱”更好听,便也开始唤女儿的小字,这本是常有的事情,自然不值得计较。    霍光与女儿一样,也不好为这样隐晦的事情与上官桀说什么,思忖了一番便撂到一边,又开始为刘病已出狱的事头痛。    自燕王上书请宿卫长安后,经历了两个月的平静,不管是霍光还是金日磾都没有料到,会有奏书让愈发平静的天子再次勃然大怒。    这一次,金日磾休沐,离天子最近的霍光第一次真正明白了天子的怒火是如何难以承受,当然,承受这份怒火并不是他,而是,呈递奏书的尚书令张安世。    “君觉得这份奏书所言甚善,当呈进?”天子愤怒地质问尚书令,却没有像对待燕王奏书那般掷之于地。    按制,奏书皆为二封,署其一曰副,领尚书者先发副封,若觉所言不善,便当摒弃不奏。    虽然规矩如此,但是,张安世素来谨慎,深知天子是独断的性子,除非奏书言辞不敬,他从不敢将奏书摒弃。    这份小心使得他成了天子此时发泄怒火的第一对像。    张安世不敢辩白,只能伏首在天子案前,为自己的失职请罪。    这番姿态让天子想起这位尚书令的谨慎,怒意稍减,但是,握着奏简的手却愈发用力,手背上青筋毕露。    “太子反,长平烈侯不宜陪葬茂陵…李寿可真是思虑周详…怎么不干脆捎上冠军侯?”天子冷笑“或者…奏请族灭卫氏!”    哐!    那卷奏简狠狠地击在漆几的边缘,编韦断裂,伴着天子冷冽的声音:“朕的陵寝要他来安排吗?”    啪的一声,邘侯李寿的奏书终于被天子掷出,狠狠地砸在张安世的头上。    “朕没见过这份奏书!——也不想再听到、见到任何类似的言论!”    “诺!”张安世立即答应。    天子用最决绝的手段压下了这事,也意味着有更多的怒火需要宣泄。    霍光相信,自然会有人为天子找到最合适的宣泄口。    退出帝寝,霍光便看到钩弋夫人牵着儿子的手,站在门口,一脸复杂莫测的神色,静静地望着殿内隔开正殿、内寝的珠帘。    “夫人!皇子!长央未央!”霍光低头行礼,随即轻声道“主上尚在怒中,夫人不妨稍后再来。”    钩弋夫人没有拒绝,领着儿子转身离开。    后元元年,因围捕太子封邘侯迁卫尉的李寿,坐居守(注)擅出長安界,送海西侯至高桥,又使吏谋杀方士,不道,诛。    六月,因平乱有功而封秺侯御史大夫商丘成,因作为詹事侍祠孝文庙时,醉歌堂下,大不敬,自杀。    季暑伏月,钩弋夫人却莫名地感到了寒意…    注:居守,指皇帝出征或巡幸时,重臣镇守京都或行部。    PS:估计不少朋友看本文看得很不爽,推荐一本新书——作者:雕栏玉砌,家斗太累,不如一起同心协力打造幸福的家园,毕竟《家和》才能万事兴!书号:1266885,据说开头虐女主…身边的配角…感兴趣的朋友不妨看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