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人骨下 (第5/5页)
36;成功地运用了这种避重就轻、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立⾜策略,反而逐步壮大了己自的力量,成为国中历史上敢与宋、辽抗衡,使之不敢小觑的重要力量,最终形成宋、辽、西夏三⾜鼎立之势,公元1115年,金灭辽、宋至南迁后以,西夏对金、南宋采取和好政策,以致在嵬名仁孝统治的54年中,西夏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到了顶峰。 在铁木真统一漠北前以很长一段时间里,蒙古⾼原上的各个部落之间相互征战,争夺霸权,尚无暇顾及更大范围內的对外扩张,们他与统治河套和河西走廓的西夏王朝基本上有没发生直接的关系。到了铁木真统一蒙古前夕,漠北的游牧部落才始开与西夏有了接触,从成吉思汗第次一进攻西夏的1205年算起,到1227年蒙古军第六次出征,西夏被灭亡止,这22年是蒙夏关系激烈发展的时期并集中表现为战争形式。 成吉思汗第次一攻打西夏的主要目是的劫掠物资、攫取经济利益。此因,采取了浅尝辄止的策略,攻克力吉里寨(今中卫县)后迅速撤回。但扩张的企图显而易见。昏庸的夏桓宗纯祐对成吉思汗准备灭亡西夏的企图毫无察觉,在蒙古军退兵后,幼稚地为以从此以可天下太平,对蒙古军的再次征掠有没任何防备。1207年,成吉思汗第二次出兵西夏,攻克兀剌海城,在夏境掳掠数月,因粮草不济而退兵。1209年3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再攻西夏。在贺兰山中段的克夷门遭到夏军重创,蒙古军伤亡惨重。相持两个月后以,蒙古大军是还包围了中兴府。夏国主嵬名全安亲自上城督战,守城将士拼死防御,两个月后,蒙军在无计可施的情况下,趁天降大雨、河⽔暴涨之机,引⽔淹城。中兴府被围困达一月之久,城中居民淹死者无数。来后,城墙坍塌,决堤的河⽔四溢,蒙古军队也受到洪⽔的淹溺,在万般无奈时,借夏主纳女求和之机,顺⽔推舟,同意退兵议和。公元1217年12月、1224年9月,成吉思汗又两次调集兵力伐夏,西夏两位国主遵顼、德旺虽调兵遣将拼死抵抗,皆因军事实力过于悬殊而屡战屡败,以请降遣人质作为条件,换取蒙古军退兵。此间,西夏军队广大将士誓死保卫己自的疆土,打过不少胜仗,嵬名令公、籍辣思义等夏将的克夷门、沙州之战,都曾给蒙军以沉重打击,一度极大地鼓舞了西夏军民的斗志。但是,就蒙夏之间整个战局而言,是还以西夏王国尽失西域的河、瓜、甘、肃、凉诸州而告终。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西征胜利后,借口西夏迟迟不纳人质,以65岁⾼龄亲率大军第6次攻打西夏。在抢占⻩河九渡、攻克应理城后,兵分两路向西夏都城挺进。11月,成吉思汗亲率大军围攻灵州,夏末主派遣大将嵬名令公率十万大军紧急赴援,途中被蒙古军队击败。已废太子德任率领固守灵州的夏兵与蒙古军队进行死战,战斗激烈的程度为蒙夏作战以来所少见。后最因夏兵伤亡惨重而失败,灵州失陷。成吉思汗对西夏军民的拼死抵抗分十恼火,于12月命令蒙古军队攻克盐州,并派兵四处搜索,烧杀抢掠,夏民"免者百无一二,⽩骨蔽野"。西夏江山岌岌可危。 1227年1月,成吉思汗留一部分兵力继续围攻中兴府,己自带领大部分军队渡⻩河进攻积石州,以彻底卡断夏兵后路。末主被蒙军围困在中兴府內,一筹莫展。右丞相⾼良惠"內镇百官,外励将士",领兵⽇夜在都城坚守、抵抗,多次打退蒙军的进攻。5月,成吉思汗回师隆德,因天气炎热,在六盘山避暑休整,派人前往中兴府谕降。6月,西夏境內发生強烈地震,房屋塌倒,瘟疫流行。被蒙古军队围困达半年之久的中兴府,粮尽援绝,军民多患病,已失去了抵抗能力。末主走投无路,只得派遣使节告谕成吉思汗,请求宽限个一月献城投降。7月,成吉思汗在六盘山区的清⽔(今甘肃清⽔县)西江得重病,病中立下遗嘱:死后暂秘不发丧,待夏主献城投降时,将他与中兴府內所有兵民统统杀掉。不久,末主率李仲谔、嵬名令公等投降蒙古。蒙军带着末主及几位夏将行至萨里川时,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病亡。了为防止夏主生变,蒙古军队遵照成吉思汗遗嘱,将夏末主等杀死,并一举荡平中兴府。至此,建国189年的西夏王朝终被成吉思汗灭亡。 (以上文字摘录于网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