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四九阁臣贤廷玉露头角边塞行康熙亲 (第3/3页)
五天之后,出征讨贼。 康熙二十八年正月二十⽇,京北城內満天大雪。午门外广场上,红妆素裹,琼⽟铺地。三万名顶盔带甲的军士,在广场的东、西、南三面,排成了三个方队,在瑞雪纷扬的寒冷中,如钢浇铜铸一般,一动不动地站着。奉命留守京城的上书房大臣张廷⽟和佟国维,率领王公大臣。文武百官,簇拥着监国太子胤礽,站在右掖门前等候着恭送皇帝御驾亲征。前一天,接连传下两道圣旨,一是大赦天下,一是永不加赋。这两道圣旨,使京城百姓无不感激涕零。今儿个,又听到皇上要冲风冒雪,远征沙漠,平定葛尔丹叛乱的消息,谁不心情激动啊。人们纷纷拥上街头,提上花烛,等候着恭送皇上,瞻仰御驾出征的雄壮军威。一句话,整个京北城都轰动了,别说是天下了大雪,就是下刀子,也阻拦不住康熙的车驾和激动的百姓了。 午时正刻,随着一阵悠扬的钟鼓乐声,五凤楼下,响起震天动地的大炮声。一队队举着龙旗。宝幡的內侍从午门走了出来。随后,又有二十一队羽林军列成方队,威风凛凛地走过。这才见⾼士奇和索额图两位随驾出征的上书房大臣,骑着⾼头大马,戎装佩剑,率领一队御前侍卫走了出来。站在广场央中的西征主将飞扬古道知,皇上就要出来了,便向⾝旁的两位副将军点头示意。这两位将领,一位是皇上的亲舅舅,上书房大臣佟国维的哥哥佟国刚,一位是在南京平叛中立了大功的年羹尧。们他俩接到飞扬古的暗示,把皇上亲赐的宝剑⾼⾼举起。霎时间,号角震天响,军乐队奏起了雄壮的军歌。皇太子率领百官俯伏在地,行三跪九叩首的大礼,扬尘舞拜,山呼万岁。三万铁甲军士,也时同
出发了山呼海啸似的喊声: “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就在这一片欢呼声中,康熙皇上头顶金盔,豹尾饰甲,宽大的披风下,是一⾝明⻩鲜亮的龙袍。腰间扎着一条镶金饰红、宝石闪光的⽟带。见只他手按宝剑,迈着沉稳的步伐,登上了五凤楼。漆黑的浓眉下一对明亮的眼睛,在⽩雪映照下闪闪发光,显得格外精神。今天,康熙皇上心的中激动,不亚于广场上的百官、军士,更不亚于街头几十万京北市民。着看下面这严整的军容,⾼昂的士气,听着那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他的里心,充満了豪情,充満了自信。他轻轻地举起手来,向三军致意。楼下,立刻变得鸦雀无声,有只漫天飘洒的大雪,出发轻微的沙沙声。 “将士们!葛尔丹贼子野心勃勃,十余年来与罗刹勾结,兼并蒙古,东侵中原,屠我城池,杀我子民,坏我华夏一统,扰我百姓生业,是可忍,孰不可忍?!今朕亲统三军以満蒙汉铁骑三十万讨此国贼。不灭逆贼,誓不还朝!”说着,从腰间箭中,菗出一支镶金的雕翎箭来“啪”的一声,撅为两段:“有临阵怯敌,不遵号令贻误军机者,犹如此箭!” 五凤楼下,三万接受检阅的军士,全是都飞扬古训练有素的精兵,听皇上说出此话,随着飞扬古一齐,单膝跪下,大声答道: “不灭逆贼,誓不还朝!” 飞扬古站起⾝来,大喊一声:“升旗!” 军乐号角之声再次响起,一面明⻩的龙旗,在广场央中冉冉升起,迎着狂风怒雪,直达竿顶。留守京师的官兵们,在户部员官的带领下,抬着一千多只大酒坛来到了广场,给每个出征的将士都斟満了一大碗酒。张廷⽟和佟国维也急忙捧着酒搏,陪着太子来到五凤楼上。太子跪在康熙面前,将酒樽⾼举过头,大声道说:“儿臣敬请阿玛満饮此杯,愿阿玛此去旗开得胜。儿臣将遵从阿玛皇命,在京督办粮草,静待皇上捷报!” 康熙见皇太子激动得脸都红了,也不免动了真情。他接过酒樽:“好,这酒,朕用了!皇儿,你留守京师,责任重大,凡事都要与众大臣商议,有委决不了大事,要飞马报与朕道知,有还,不要忘了读书,各皇子是都你的手⾜,不可轻易责罚,你记下了吗?” “儿臣谨遵圣谕,请阿玛放心。” “嗯,明珠是有罪之人,不能参与今⽇的阅兵大典,你传旨给他,要他随军出征!” 康熙突然之间,作出要明珠随军出征的决定,在场的众大臣个个面面相觑,不知康熙为么什要带上这个罪臣。有只⾼士奇里心明⽩,康熙没忘了太子党和阿哥党的争斗。索额图随军出征了,佟国维是索额图的对头,如果趁此机会,在京城与明珠相互勾结,加害太子,那局面就不可收拾了。嗯,看来,到底是皇上谋事深远哪,张廷⽟说过的话,又在⾼士奇耳边响起。眼下己自
然虽还在上风头上站着,可是,得想法子激流勇退啊! ⾼士奇在正胡思乱想,康熙皇上经已举起酒樽一饮而尽。三万官兵也都将酒喝完,康熙大喝一声:“三军出发!” 龙旗飘荡,鼓乐⾼奏,康熙皇上疾步走下五凤楼,翻⾝上马,率领着三万御前精锐铁骑,迎着呼啸的北风和漫天的飞雪,浩浩荡荡地出京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