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章二十七  (第6/9页)
怕不能容纳,如果缩小规模,又不合古礼。    而且假如各庙建成后,陛下遍祭众庙,不但体力不足,而且一天的时间也不够。    古代宗伯代替君王祭献的记载,是说在一庙中,而代替君王第二次祭献。    役听说有让大臣代替君主在一庙条祀的。    而且古代诸侯多是同姓臣,现在陪同祭祀的主管官员,可与古代诸侯的助祭相比吗?先臣丘浚说应该间隔一天祭祀一庙,经过十四天而遍祭完。    这大约是没有办法处置而强作此说而已。    如果以九庙一堂,恐怕混同。    请用木料制作帝王的黄缯车盖,如同庙宇前殿规格,按庙敷设置,又在其中设帷帐,差不多可以得到展陈专门祭奠的尊敬了。”议论结果上报,没有回复。    嘉靖十三年,南京太庙发生火灾。    礼部尚书湛若水请求暂且将香火一并放于南京奉先殿,重建太庙,补造列位圣君神位。    皇帝召集尚书夏言与群臣集合讨论。    夏言会同大学士张孚敬等人说:“一国有二庙,自汉惠帝开始。    一神有二牌位,自齐桓公开始。    周的三都庙,却是迁国立庙,迁离国都而保留神主牌位,不是二庙二牌位。    子孙之身乃是祖宗的依靠,圣神的子孙既然在此亲自祭祀,那么祖宗神灵自己应当在此升降。    今日正值专门制定庙议,全以此地为根本。    南京原有奉先殿,早晚香火,应当合并,如平常一样供奉。    太庙遗址应当仿照古代坛蝉的遣意,高筑墙垣,谨慎地管理开关,以示尊崇庄重之意。”皇帝听从了。    当时皇帝想改建九庙。    夏言乘机说:“京城宗庙,将恢复古代制度,而南京太庙突然发生火灾,大约是皇大列祖佑助启发私下帮助,不可以不顺应。”皇帝高兴,下诏春日和暖时动工。    众臣议论在太庙南,左边是三昭庙,与文祖的世室共是四个,右面是三穆庙。    群庙各自纵深十六丈有余,而宗庙殿寝稍高,纵横深广,与群庙相等。    各庙的总门与太庙的立有戟的门相互并列,各庙的后墙与太庙祧庙的后墙相并。    给制好图献上。    皇帝以为世室还应隆高异于别庙,命令再次议论。    夏言等人请求增大世室的前殿,比众庙高四尺多,深度、广度多一半;寝殿比众庙高二尺多,深度、广度相当。    皇帝回复许可。    十四年正月告谕内阁大臣:“现在打算建文祖庙为世室,那么皇考的世庙的世字应当回避。”张孚敬说:“世庙记载于《明伦大典》,颁布诏令于四方,不可更改。    文祖的世室虑改为太宗庙。    其余众庙不用宗字,用本庙号,以后依次升迁,改变牌额就可以了。”皇帝听从了他的意见。    二月,全部撤除旧庙改建。    众庙各自为总的殿房,庙各自有殿有寝殿。    太祖庙的寝殿后有祧庙,供奉远祖神位藏在那儿。    太庙的门、殿都向南,众庙门向东向西,内门殿、寝都向南。    十五年十二月,新庙建成,重新创建皇考庙为睿宗献皇帝庙。    皇帝于是在速祖庙供奉安放德、懿、熙、仁四祖的神位牌,太祖的神主牌位安放于太庙,百官按照礼仪陪同祭祀。    第二天,供奉安放太宗以下神位牌,放在众庙,命令九卿正官以及武官有爵位的重臣,都到太宗庙陪同祭祀。    文官三品以上、武官四品以上,分别到案庙行礼。    又选择吉日亲自捧着太祖的神位牌,文武大臣捧着七宗神位牌,供奉安置在景神殿。    嘉靖二十年四月,太庙发生火灾,成祖、仁宗的神位牌被烧毁,在景神殿供奉安置各圣君的神位。    派遣大臣到长陵、献陵祭告题写帝后神位,也供奉安置在景神殿。    二十二年十月,因旧庙基地狭隘,命令测量规划形制。    奏议上呈三次,都不回复。    很久以后,纔命令恢复同堂异室的旧制,庙制纔定下来。    二十四年六月,礼部尚书费案等人因太庙安置牌位,请求规定位次。    皇帝说:“既无昭穆,也无世代位次,只排伦理顺序。    太祖居中,左面四位依次是成、童、宪、睿,右面四位依次是仁、英、孝、武,都向南。”七月,因庙建成,百官上表庆贺,诏令天下。    新庙仍在阙左,正殿九间,前面有两间周屋,南面有戟门。    门左是神库,右是神厨。    再南面是庙门,门外东南是宰牲亭,南面是神宫监,西面是庙街门。    正殿后面是寝殿,供奉安置各位圣王的牌位,再往后是远祖庙,藏有远祖牌位,都向南。    嘉靖二十七年,皇帝想在太庙拊祭孝烈皇后方氏,而迁祧仁宗的牌位。    大学士严嵩、礼部尚书徐阶等人最初都认为不可以,随后不能坚持自己的主张。    二十九年十一月迁祧仁宗牌位,于是在西面第四室拊祭孝烈皇后。    隆庆六年八月,穆宗将柑祭太庙,敕令礼臣议论应当迁祧的庙室神位。    礼科陆树德说:“宣塞至穆宗仅有五世。    请求仍在太庙拊祭睿宗,而宣宗牌位不要迁走。”疏下交礼部,部里议论宣宗的世代次第还近,迁祧神位不妥当。    就说:“古代以一世为一庙,不是以一君为一世,所以晋的太庙有十一室而只有六世,唐代的太庙有十一室而有九世。    宋代自太祖往上追溯四祖往下到徽宗,纔定为九世十一室的制度,因太祖、太宗同为一世的缘故。    这以后,拊祭徽宗与哲宗同一世,柑祭高宗与钦宗同一世,都没有迁桃神位。    到光宗升入祖庙附祭,增加为儿世十二室。    现在自宣宗到穆宗共六世,上合二祖仅有八世,按宋朝制度可以不迁祧神位,只在寝殿左右各自增加一室,那么尊祖敬宗并行不悖了。”皇帝命令按原敕令办,于是迁祧宣宗牌位。    天启元年七月,光宗将在太庙柑祭。    太常卿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