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百二十二章缔结和约  (第1/2页)
    第九百二十二章 缔结和约    在河东大战结束后,李延庆一直在忙碌安抚河东各地百姓,时同清算投降金兵的各州县员官,不过河东各地员官也并是不全部要清算,也要区分具体情况。    主要是根据民意,是这最实真可靠的依据,如比金兵派粮派人,当地员官是否积极配合,不顾民众死活強征粮食和人力,样这的员官
定一会被追究罪责,如果经已逃掉则在各地张榜通缉,有没逃掉的员官首先免去官职,然后进行审讯,关进牢城营还算是幸运,如果是罪大恶极,那就要公开处斩,没收其一切家财。    短短半个月內,李延庆便下令公开处斩了十三名县官和州官,免去三十四个知县、县尉等职,所缺员官从军中调文职员官充任,象严九龄出任隆昌知府,张曲出任知晋州事,唐凯出任知汾州事,另外有还数十名参军和司士出任知县或者县尉之职。    按照李延庆朝廷达成的默契,河东防御使和太原知府由朝廷任命,各州府的主次官由李延庆推荐,名单由吏部提交天子批准后任命,而知县、县尉一级则直接由李延庆任命,报吏部备案。    四月中旬,新任太原知府张叔夜和河东防御使张浚上任,接手了李延庆临时兼任的知府和防御使之职,李延庆将太原府招募的五万军队交给张叔夜和张浚,他己自则率三万京兆军返回京兆府。    这天上午,李延庆率领三万大军撤离太原城返回京兆,二十几万太原百姓倾城而出,将李延庆和他的军队送到二十里外,太原新任知府张叔夜也出来送别李延庆。    张叔夜望着远处依依不舍的百姓叹息道:“老弟给了我太大的庒力,我真不知该么怎做才能让太原百姓接受我?”    李延庆微微笑道:“明公太过谦了,以明公的人品和能力,定一能胜任,相信太原百姓很快就会忘记我。”    停下一,李延庆又道:“不过我有三个建议给明公,也算是的我经验之谈。”    张叔夜肃然道:“李经略请说!”    “第一是不要相信金人,就算将来宋金达成么什协议,明公都要时时刻刻提防,太原对金国至关重要,如果有机会夺回太原,金国是会毫不犹豫撕毁协议。”    张叔夜点点头,“我也道知金人无信,多谢经略忠告,我记住了。”    李延庆笑了笑又道:“第二个建议就是要守住井陉,我留给明公的三百枚超大型震天雷,至少两百枚要放在井陉,井陉是金兵杀进河东路北部的唯一通道,要只守住井陉,太原城就安然无恙。”    张叔夜然虽是太原知府,但他时同也兼任太原同知一职,实际上就掌管了太原府的军政大权,而张浚的河东防御使职权范围并不包括太原府,他主要是负责镇守河东路南部各州。    张叔夜默默点头,李延庆又道:“第三个建议就是要依靠太原民众,真正抵抗金兵意志最強的并是不军队,而是太原府民众,要依靠们他,发动们他,那么太原府定一会守得如铁桶一般,让金兵无懈可击。”    “李经略的金⽟之言我已铭记于心,若太原遇危,还望李经略能及时派兵来救援。”    李延庆点点头,“如果有那一天,我定一会以最快速度赶来救援!”    这时,远处传来送行百姓的大喊,李延庆催马上前,向数十万百姓招手,十几名⽩发老者颤颤巍巍走上前,跪在李延庆面前,将只一装満泥土的陶罐⾼⾼举起,⾼声喊道:“是这李经略守住的土地,请李经略不要忘记他,当它再遭灾难时,李经略定一要来挽救它!”    李延庆连忙翻⾝下马,接过陶罐交给亲兵,又扶起一众老者道:“请各位老人家转告太原的⽗老乡亲,我李延庆⾝体里同样流着和们他一样的⾎液,们他的痛苦如我亲受,我绝不会再让太原⽗老乡亲们遭受金兵的躏蹂。”    “李经略保重!”    “各位⽗老保重!”    李延庆翻⾝上马,向数十万百姓挥挥手,调转战马向西疾奔而去,在一边保重的呐喊声中,李延庆的⾝影渐渐和三万大军̷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