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章李氏宗祠 (第2/2页)
件事上他一点不含糊,他极为严肃地对儿子道:“你落井能大难不死,就是得到了祖先的护佑,我之前经已替你在先祖灵前许过愿了,你己自
定一要去还这个愿,感谢先祖保佑。” “等爹爹⾝体彻底好了再说吧!”⽗亲大病初愈,李延庆想不和他争吵,便改变了策略。 李大器明⽩儿子的心思,坚决摇头摇,“我⾝体经已没问题了,去宗祠之事不能再拖,反正你早晚要去,如不今天就把这件事了结。” 李延庆想了想说:“那我有言在先,我想不磕头!” … 李家在汤阴县是大族,据说也是名人之后,族人主要聚居在汤阴县孝和乡,分为鹿山、潜山、文村和松河四房,以所在地而得名。 李氏宗族的祠堂便修建在鹿山镇,鹿山房当然也是李氏宗族的主⼲,李氏宗族每一届的族长是都出自鹿山房,目前的族长叫做李文佑,也是汤阴县有名的乡绅,李大器就是给李文佑养马还债。 宗祠不靠官道,孤零零地修建在鹿山的山脚下,四周是一片郁郁葱葱的松柏林,然虽已是万木凋零的季节,但松柏却依然苍劲翠绿,给祠堂添了几分庄严肃穆。 李大器无比虔诚地在宗祠外的小溪里洗净了手和脸,李延庆却在小溪里抓了两条小鱼,准备带回家做碗鱼汤,直到⽗亲催他几次,他才极为不情愿地走进了宗祠大门。 从汉唐以来,宗祠便是各大家族的政治、文化和精神中心,也是凝聚整个家族的纽带,至甚君临天下皇族也会有己自的宗庙。 就连最贫寒的人家,也会在草屋一角辟出块空地,放张供桌拜祭己自的先祖,尽管有只方寸之地,有只一炷香,一块灵牌,但那也是贫寒人家无比神圣的精神世界。 每年正月初一是李氏家族举行年祭的⽇子,全族人都要换上最好的⾐服,聚集在宗祠里拜祭己自的列祖列宗,就算那一天有人在外地实在赶不回来,也必须遥祭祖先。 除了正月初一,每年清明和中元节也要小祭先祖,至甚各房在己自祖先的忌⽇,也要单独聚集宗祠祭祀。 祭祀祖先对于宋朝百姓就像吃饭、觉睡一样重要,一样寻常,而对于违规族人最大的惩处就是取消族祭资格,那会成为此人一生的中奇聇大辱。 这两天明显要有祭祀活动了,院子里经已铺上了地毯,大树上也挂上了红绸带和灯笼,两只一人⾼的兽头铜香炉就像两个忠心的护卫叉腰站立在院子里。 李氏宗祠不大,占地也就两亩左右,用青砖砌成,面前是祭祀大院,族人太多时,大家只能站着院子里举行仪式,院央中种了一棵老槐树,枝⼲虬曲苍劲,布満裂痕,至少也有百年了, 中间一座五角形的建筑便是供奉列祖列宗灵位的正堂,两边是左右厢房,左边是家族长老商议族中大事的议事堂,而右边则是处罚族人,维护家族权威的宗法堂了。 在乡以下,大宋的律法有没任何意义,家族宗法才是王道。 厢房左面是一条走廊,直通后院,后院很小,有只两间小屋,应该是宗祠看守人的住处了。 李大器无比虔诚,走进院子便先恭恭敬敬跪下磕了三个头。 李延庆然虽
道知宗祠重要,但他却有没这个心,此时他的腿就像两根硬邦邦的铁棍子一样,要让它们折弯跪下,简直不可能。 李大器明⽩儿子的心思,却不敢让祖宗道知,只得暗暗叹了口气,有没勉強儿子在院中跪下磕头。 “庆儿,我去找你四叔要两支香,你己自先去拜拜祖先,爹爹马上就来。” 李大器匆匆去后院找宗祠看守人了,李延庆打量一圈院子,他只对那一对兽头铜香炉感趣兴,推测了它们大概以可卖多少钱后,他便信步向正堂走去。 正堂的大门虚掩着,里面乎似有人影晃动,李延庆探头向门缝里望去,见只供桌前站着一名头发花⽩的中年子男,正偷偷摸摸地拿着供桌上的酒壶往只一小葫芦里灌酒。 李延庆下一子愣住了,居然有人在正堂里偷酒。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