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章美国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本 (第10/19页)
? 实际情形可能与上面耝浅的描绘稍有出⼊。17世纪中,⽇本国全耕地增加约80%,稻米生产自1800万石(每石通常为一人一年之消费量,较国中之石为大)增至2500万石,也约近40%。可是一般税额的增⾼并未照此比例。1700年之后,土地定期测量即未再举行。农业技术却⽇⽇增进。是只一般农民生活之艰难痛苦似已无可复加,加以天灾饥谨在德川时代经常有之,农民暴动(“百姓一揆”)在此时期曾前后发生1600起。⽇本国全人口,例如1721年,近3000万。后以近个一半世纪,即迄明治维新前夕,仍在3200万左右。有些学者认为赋税与地租多重过取,下层民人生计艰难与此人口总数之消长有关。是以⽇本进⼊资本主义体制的过程,一般民人曾付出极大代价。 有了上述背景,们我
以可想象明治维新前,商业资本之累积及商业组织之展开,事出必然。德川幕府经已制造了个一庞大的消费市场,又安排了个一庞大的生产力量。其政治与社会之体制又在极紧凑的组织之中留下可资活动之处,使物资在两者之间的交纳不仅合理化,且而带着強迫性。留下来的问题不外分配,亦即收集、交换与运输。其中要通过幕府之直辖地区,又事关200多个表面上合作,实际上竞争的地方单位,也只能由商人出面经手。其经手的组织成立后,必然会在內部调整,以求增进效率。是于资金流通,剩余之利润投资于生产,服务性质之事业也共同活用。⽇本既无外界力量之侵扰⼲涉,又有便利的海上交通,是于愈做越大。 江户的封建体制,将全民按农、工、商的次序排列。法制上的不平等,对资本主义之滋生成长起了负作用。侍可能赖债不还,商人行止阔绰,却可能无端受罚,尚有少数的事例,记载商人欠债到期不能偿还被判死刑的情节。可是另一方面这些苛刻的待遇也強迫商人苦心经营,成为社会上不可或缺的一种服务。三井一家的成功,包含着样这的因素,以可顺便说及: 三井原出于藤原家系,藤原本是⽇本首屈一指的贵族。至16世纪末期,三井家仍在京都附近以小型封建领主的姿态出现,只因抵抗织田信长的统一运动,兵败之后流落在伊势酿酒为业。⽇本初期之累积资本,只能从农业产品着手,最初主要的两项商品为⽇本酒及酱油。家业三传至三井八郞兵卫,此人是经营能手、商业天才。他广泛地使用三井商标,利用广告宣传,提倡不讲价还价,不赊欠只求实。他也告诫弟子,不放债于侍,免除了因⾼利贷而产生的政治纠纷。三井兄弟间之联系,也替⽇后⽇本资本主义的体制别开门面,其中浓厚的⾎缘关系及家传祖训,被继承人当作世法与宗旨。佣用之经理则忠顺如家臣。 八郞兵卫开的“吴服店”以丝棉织品为主,迎合⽇本农业产品专业化的趋势。其京都江户二店,开现代百货公司之先河。最重要的则是他所设的“两替屋”经营汇兑行银业务。三井各店在江户收得之现款,经常运至京都大阪采购货物,而江户幕府又在西部收集税款东运,彼此徒劳。是于三井八郞兵卫建议幕府,表示他以可在大皈接受款项,担保于60⽇內将金银在江户交纳。而实际上他店的中货物只需15⽇到20⽇由西东运。为因他信用昭著,幕府允许三井汇兑款项的期间自60⽇延伸到150⽇。至此他尚以可将流通的款项作选择性的放债,他所组织传递信息的机构则替官方传递文书。样这的成功,大体由于八郞兵卫做事精确谨慎,且而他活到73岁,有机会把他的事业系统化。 企业与府政一体合作,也使它们立于不败的地位。欧洲的王室在现代法制展开之前,经常对商人赖债。⽇本之封建权政则惯常以“德政”的名义,一笔勾销侍级人士向商人之借款。是只在江户时代,各种企业既已与府政结不解缘,在体制上不可或缺,因之幕府了为本⾝利益计,也不愿商业遭受打击。以所德川时代“德政”令只颁布过两次,范围都极窄狭。非如此,初期资本之累积必受挫折。 以上三井企业是只
个一特出而显明的例子,当然其业务之展开还待客商友店代理铺户和批发零售各种组织互相支援,才能构成一种运动。实其,这种组织在三井业务发展过程中也已组织就绪。1721年人口调查初举行时,江户已超过50万口,再加幕府各大名府第及其他侍之家属,总数当逾80万,至18世纪末叶,甚可能已突过100万大关。在这尚未现代化的城市,既有没工业基础,其本⾝也是不海港,缺乏际国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