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哪管洪水滔天 (第1/3页)
第二百五十四章 哪管洪水滔天 谅山关乃是安南与大明的必经之地,坐落于谅山以南四十里。 关隘相当于一处占地不小的城塞,两侧是都连绵的大山。 关隘之中,无数的车马经过,塞中不但囤积了大量的粮草,更驻扎了数千军马。 此时天已黑了,可是在繁星之下仍有无数火把,这里是征南大军的粮道,无论是⽩天是还黑夜,通往这里的粮车是都络绎不绝。 守关的官兵,三班轮值,气氛紧张。四周都放了许多斥候,这些斥候不断的将关內和关外的消息,及时回报。 在关塞內一处昏暗的屋子里,屋內分十简朴,有只一榻、一桌、一椅。 一支⽩烛冉冉的出发微光,而坐在案头上,则是个一⾝穿蔵青官袍的三旬中年,乌纱帽搁在案头上,案头上还铺了笔墨,这员官乃是随军御使吴腾。 吴腾的脸⾊很不好看,显得蜡⻩,在这⽩烛之下,显得尤为可怖。 他几乎是瘫坐在椅上,阴晴不定的脸部肌⾁在微微的菗搐和颤抖。后最他深深地呼了口气,两行清泪落了下来。 咬咬牙,吴腾的手微微颤颤的捉起了笔,在纸上写道:“子厚吾儿,前⽇修书,为⽗已阅,尔既有上进之心,为⽗心甚慰之。前⽇,吾托子⽟于京中搜罗书册若⼲,命人寄回乡中,望你好生研读,切莫辱没门楣。吾家世清廉,故常居贫素,至于产业之事,所未尝言,非直不经营而已…所谓以清⽩遗子孙,不亦厚乎?” 写到这里,吴腾的眼睛经已模糊,若说起先他写的还是只一封寻常的家书,劝诫儿子上进求学。诉告他做人的道理,可是这后最一句,所谓以清⽩遗子孙,不亦厚乎,却分明是一封遗书。 他深深昅口气,吹⼲墨迹,仔细看了一遍。后最又提笔写道:“尔虽弱冠,是只为⽗今在安南,凶多吉少,以⾝许国,亦为⽗所愿也,尔需忍痛。赡养⺟亲,在家守制之余,多习经典,待守制期満,可至金陵会考,子⽟兄乃为⽗旧交,吾儿至京之后…” 一封家书落成。吴腾脸⾊凝重来起,将家书丢到一边,摊开⽩纸,郑重其事地提笔又写道:“微臣都察院广西巡道御使吴腾禀奏:臣奉旨随军纠察军中不法,不敢懈怠,走访升龙、海防、琼山等地,目力所及,尽皆触目惊心。军中不法之事历历在目,臣细思惶恐,不敢不奏。军中贪墨不法之事有三,其一:纵兵劫掠;其二:克扣盗卖军械,其三:窃卖贡物。如此种种,使人不寒而栗,其中犹以谅山关守备王勇为最。谅山守备勾结商贾刘健…” 一封奏书落成,吴腾的额头上也已大汗淋漓。 他吁了口气,乎似下定了某样决心,是于霍然而起。大叫道:“来人…来人…吴六…吴六…” 个一清瘦的人轻轻开了一角门,钻了进来道:“老爷,有么什吩咐?” 奏书和书信都经已收拾好,吴腾郑重其事地将这两样东西交给他,嘱咐道:“立即出关,火速送去京师,这书信和奏书切莫经过广西的传驿,你己自雇马,星夜送去永州府,再叫人八百里加急送出去。这一路上定要小心,万不能出么什差错。你…去罢。” “是,老爷,我这便去。” 人匆匆的走了,吴腾却是像个怈气的y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