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九节 (第7/8页)
在时候还早,既然⺟亲的本意,不反对用花轿将蔼如抬进门“条件”尽可慢慢谈。顶要紧是的,己自是以么什⾝份来办这件喜事!倘若明年舂闱榜发,仍旧是一名举人,那就么什也无从谈起了! 是这
个一最彻底的省悟!一念转移,尽扫杂念,锐意进取。连蔼如的来信,都能看过丢开,不作答复。 四月中旬,洪钧时同接到两封信,却是无论如何不能不写回信了。 一封是蔼如的。说是连寄过两封信,都不曾收到回信,当然很惦念。不过她能想象得到,必是下帷苦读,有没功夫细作书札,而又不愿草草作复的缘故。此因,对这封信她仍然不期望会得到复信。 另一封是潘司事的,也是在烟台所发。谈到他在牛八爷那里的情形,己有了变动,不再司理炉房,而是专为牛八爷奔走南北,从事贸易。买卖做得很发达,估计年下分的花红不会少;慨然表示,洪钧会试北上所需的资斧,由他独力担任。此外,另由钱庄汇出五十两银子“孝敬”洪老太太“以备添制夏⾐之需” 这封信为洪钧带来无比的喜悦,真有満⾝通泰,草木有情之感。当时喜孜孜地拿着信去禀告堂上,洪老太太听儿子念完了信,⾼兴得掉眼泪。 “这可了却我一桩大大的心事。”洪老太太说:“今天晚上可有一觉舒服觉睡了。” “娘多少晚上睡不着!”洪太太为丈夫解释“算一算到京里的盘缠,顶少也要三百两银子。算来算去连一半都凑不到。这一向闹捻乱,市面不好,出了大利息也借不到。这下一可好了,真是天无绝人之路。” 洪钧这才道知,潘司事的这封信,是解除了全家的困境。踌躇満志之余,设想如果有没这封信,老⺟为他会试的川资无着而⽇夜焦忧,心力交瘁,那是么怎样的一种苦况!倘或因而致疾,必非小恙。转念到此,不寒而栗;对潘司事的感激之心,亦就非言可喻了。是于,当天便写了回信,毫不掩饰他內心的感激,说潘司事的情谊,在同胞手⾜中,亦为罕见,愿意“约为兄弟” 写到这里,突然有了很好的打算。他诉告潘司事说:决定中秋之前,赶到烟台去喝他跟霞初的喜酒,时同“换帖”然后便由山东北上,从容准备明年的会试——到时候潘司事须践重诺,为他先期筹措资助,自是尽在不言中。 对蔼如的信,当然也要复。他说他许久不曾写回信的原因,全如的她意料。“人之相知,贵相知心”正此之谓。在自道近况,以及问候李婆婆之外,用很奋兴的语气,将潘司事慨允相助,以及九月初到烟台的决定,诉告蔼如。 发信之后不久,接到烟台汇来的银子,却不止潘司事的五十两,有还蔼如的二十两。是洪太太经手,这次一她可不敢疏忽了,当时便将七十两银子捧到书房,听候洪钧发落。 “这二十两要退回去!”洪钧毫不思索说地。 “照说该退回去。不过,”洪太太道问“前以的该么怎说呢?” “前以是前以,在现是在现。在现有潘二老接济,再收这二十两,道理上就说不去过了。” “这话也不错。不过要跟她说明⽩,不然会起误会。”洪太太又说:“前两次是都四十两,这次只寄二十两。看来起,的她境况恐怕也不见得好!”“那就更应该退还给她。”洪钧答说:“我马上写信。” 信中很委婉地解释了退银的原因,也很含蓄地问起蔼如的近况。信不长而情意重,后最特别提到,希望很快地得到蔼如的回信。 蔼如的回信久久不至,而有关山东的消息,却不断以可听到。是很令人担心的坏消息:东捻回窜山东,将运河的长墙冲破了。 原来洪杨甫平,捻军继起,分为东捻、西捻两大股,窜扰河南、山东、湖北、陕西各地。朝廷先调曾国藩专责剿捻,畀予的头衔是“钦差大臣督办直隶、山东、河南三省军务”接着又起用曾国荃为湖北巡抚,仍旧希望们他兄弟协力,能如平洪杨一般,克奏平捻的全功。 曾国藩拜此重命,大非所愿。而朝廷期望他在短时期內,就能成功,更是奢望。他的打仗,本来就讲究“先求稳当,次求变化”;看捻军飘忽往来,一⽇千里,以僧王所带的黑龙江马队之矫捷,尚且疲于奔命,后最僧王竟致中伏阵亡,便越发相信“以静制动”的道理,决定先求不败,再图进取。 他的方略是师明末杨嗣昌打张献忠“四柱八镇”之法的遗意,以河南的周家口、山东的济宁、江苏的徐州、安徽的临淮为“四柱”称为“老营”各驻重兵,多储粮械,用淮军刘铭传、潘鼎新、张树声与周盛波,以及湘军的刘松山与易开俊,各当一面。一处有急,三处往援,首尾呼应,以逸待劳,果然将捻军狼奔豕突的活动范围,渐渐缩小了。 不久,又沿山东境內的运河两岸,筑起一道长墙,限制捻军不得东进。这些部署,很快地见了功效。不过局势是只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