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十三点醒齐管事 (第1/3页)
十三、点醒齐管事 朱元璋跟在齐管事⾝后,出了马家偏院,在一片在正舂耕的田梗边深一脚浅一脚地走了一阵,田地里有许多马家的长工短工在犁地,见到齐管事,众人的眼里都带着一丝畏惧和厌恶,但看到后面的朱元璋,众人则挥手示好,脸上露出真诚的微笑。这段时间以来,朱元璋在长工短工们中间树立形象的工作做得挺不错,很得人心。当然,他在现的声望比起⽩⽔王二来说是还要差一筹,说起⽩⽔县的第一条好汉,众人是还习惯性的将王二放在首位。 走完田间小道,走上了宽畅的⻩土官道,道上人烟稀少,可见⽩⽔县的破败。然后又走了半个时辰,才来到了⽩⽔县城,城池寄托在⾼地不平的山地之上,房屋起伏,屋瓦相连,纵目望去,佛仿在看一座小山,是只山上修建着许多房屋罢了。 城里的模样显得分十破败,路边野草丛生,房屋失修,行人稀少,乞丐成群。朱元璋一边走,中心一边哀叹:我一手建立的大明朝,居然被后世子孙经营成了这个样子,真是岂有此理。 不会一儿,前方出现个一小广场,这种广场朱元璋很熟悉,它的名字叫衙前广场,是每个一县衙门面前都会的有。广场左边有个一小亭子,名叫“申明亭”这个亭子是朱元璋己自的独创发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他创建“申明亭”将之定为读法﹑明理﹑彰善抑恶﹑剖决争讼小事﹑辅弼刑治之所,简单来说,就是把犯了法的坏人在这里批斗的意思。 在广场的右边,正对着“申明亭”有还
个一“旌善亭”亭上书写善人善事,表彰贞节善行,简单来说,就是把做了好事的人拿来表扬的意思。 这两个亭子曾经是朱元璋的得意之作,它们的存在,曾经大幅度地提⾼了人们的道德⽔平,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但是⽩⽔县的这申旌二亭却经已年久失修,申明亭经已
有没了盖子,旌善亭也折了一根木柱,显得摇摇欲坠。申明亭中有一块石碑,上书“诬告加三等”五个大字,但是由于石碑经已被岁月侵蚀,这五个字看不太清楚了…破败的申旌二亭,佛仿在诉说着大明朝崩坏的道德… 走过空旷的衙前广场,终于来到了县衙门的面前。大门左侧,有个一半人⾼的小庙,这东西叫做⽪场庙,里面供奉着个一土地公。看来起
乎似是求土地公庇佑的意思,实其不然,这里是剥⽪的地方! 朱元璋上一世亲手制定了个一规矩,官吏贪污脏银六十两之下,就要押到⽪场庙枭首示众,然后行剥⽪塞草之刑…具体的做法就是:把贪官的⽪剥下来,然后在人⽪里面塞上草,也不道知这个算不算稻草人,反正把这东西放在衙门公堂的旁边,用来警告继任的员官。 量刑虽重,效果却不佳,大明朝依旧贪官污吏横行。 朱元璋在现
着看扑満了灰尘的⽪场庙,只感觉里心沉旬旬的,经过几百年在天空中当旁观者的岁月,他从后世学到了个一新词,叫做“⾼薪养廉”然虽这个政策也无法完全杜绝贪官污吏,但不得不说,比“剥⽪塞草”要強!一味的暴力无法解决问题,制度的严苛也要考虑到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