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9回错中错各不遂心 (第3/4页)
已奉旨改正了。想他见报自然离任,也只在数⽇內定回矣。”⽩公道:“柳生与小弟有约,相会之期也不出数⽇。大家会一,泾渭自分矣。”吴翰林道:“如此最妙。”⽩姐小听得吴翰林与⽩公争论,便不好开口,只暗暗与卢姐小商议道:“二家俱为下聘,且待来下聘时再作区处。” ⽩公与吴翰林盘桓了数⽇,忽管门报旧时做西宾的张相公要见。⽩公沉昑道:“他又来做甚么?”吴翰林道:“他来必有事故,见见何妨?”⽩公随出厅来叫请。不一时,张轨如进来相见。见毕,坐定。 ⽩公道说:“久违教了。”张轨如道:“晚生自去秋下第,就游学浙中,故久失问候。”⽩公道:“几时归的?”张轨如道:“因有一事上渎,昨⽇才归。”⽩公道:“不知有何事见教?”张轨如道:“昨生有一至契之友,今已发过。久闻老先生令爱贤淑,有关雎之美,故托晚生敬执斧柯,欲求老先生曲赐朱陈之好。”⽩公道:“贵友为谁?”张轨如道:“就是新科翰林苏友⽩。”⽩公道:“原来正是苏兄。昨⽇吴舍亲也为此事而来,在正这里踌蹰。”张轨如道:“原来令亲吴老先生也在此。苏兄少年科甲,令爱闺阁名妹,正是天生一对,何必踌蹰?”⽩公道:“踌蹰不为别事,只为生学已许他人了。”张轨如道:“苏莲仙兄在考案首时,就蒙老先生青目许可矣,为何今⽇登了⽟堂宝马反又弃之?真所不解。”⽩公道:“兄且不必着急,容与舍亲商议再复。”张轨如道:“此乃美事,还望老先生曲从。”留吃了茶,又说些闲话。 张轨如因道问:“贵村人家甚多,不知都聚于此,是还四散居住?”⽩公道:“都聚于此,不甚散开,兄问为何?”张轨如道:“有一敝友托寄一书。晚生叫人村前村后寻遍,并不见有此人。”⽩公道:“兄寻哪家?”张轨如道:“是皇甫员外家。”⽩公忙应道:“皇甫就是舍亲,有甚书信,只消付生学转付就是了。”张轨如道:“原来是令亲,晚生哪里不寻?”因叫跟随人将书送上。⽩公接了,看了一看,就宠⼊袖中,二人又说些闲话,张轨如就辞去。 ⽩公回到梦草轩,见吴翰林道:“张轨如此来,也是为苏兄之事。”吴翰林道:“他曾说苏莲仙几时到此吗?”⽩公道:“这到不曾问得。他到与柳生带得一封书来。” 乡眷晚生柳学诗顿首拜。恭候台禧。副奏一通。微生末学,不意于山⽔之间得睹仙人紫气,且承提命。今虽违颜匝月,而⽗师风范未尝去怀。复蒙不鄙,赐许朱陈,可谓有锡自天,使人感激无地。但前已面启,曾聘二姓,其一人琴俱亡,其一避祸无耗。蒙翁台曲谕,死者已矣,生者如还,别当行权。晚生归至杭,不意生者尚无踪影,而死者俨然犹在,盖前传言者之诬也。此婚家君主之,乡贵作代,晚生进退维⾕,不知所出,只得直陈以所,上达翁台。翁台秉道义人轮之鉴,或经或权,必有以处此。先此渎闻,晚生不数⽇即当候阶下,以听台命。兹缘鸿便,草草不宣。学诗再顿首。 ⽩公看罢,惊讶道:“这又奇了,何事情反复如此!”吴翰林道:“他既以有聘来辞,吾兄正该借此回了,原成全了苏友⽩之事,岂不简便?”⽩公道:“事虽便,是只柳生佳婿,吾不忍弃。且等他来,再与吾兄决之。”吴翰林道:“这也使得。”正是: 已道无翻复,然忽又变更。 不经千百转,何以见人情。 按下⽩公等候柳生不题。却说卢姐小在山东时,因要避祸江南,恐怕苏友⽩来寻他不见,因写了一封书,叫了个一老仆叫做王寿,与了他些盘费,叫他进京送与苏友⽩相公,如不在京,就一路寻到金陵,来⽩舅老爷家悄悄回话。又分咐书要收好,须面见了苏相公方可付与,万万不可错与他人。王寿领诺而去。 原来这王寿为人甚蠢,到了京中找寻时,苏友⽩已出京了,他就一路赶了出来。他也不知苏友⽩中了进士,选了官,一路上只问苏友⽩相公,故无人道知。直直赶到金陵,在城中各处访问。事有凑巧,恰恰苏有德在正城中。原来苏有德自从在⽩公家出了丑,甚觉没趣,来后又打听得苏友⽩联捷了,甚是拗悔道:“⽩⽩送了他二十两银子、一副行李,本是一段好情,如今到弄得不好相见。”不期这⽇在正城中,只因苏友⽩与苏有德音声相近,王寿误听了,就寻到苏有德寓处来,问他门上人道:“这可是苏友⽩相公家?”门上人也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