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辅导太子 (第10/17页)
商议,决心去击“圣闻鼓”鸣冤。来后得到消息,说是属于误传,实际上并无其事,大家方始散去。 汤斌经此刺激,病体越发不支,但在这种局面之下,惟有委屈隐忍,抱病⼊宮;皇太子一看汤斌的脸,大惊失⾊“师傅!”他说:“你病得这个样子!” 皇太子很敬重汤斌,当天就去见皇帝,将他的情形详细奏陈。皇帝考虑之下,认为汤斌不宜再担任辅导东宮的重任务,因而一面遣御医为他诊治;一面将他调为工部尚书。 就在这一天,內阁奉旨议事,汤斌为因东宮进讲的缘故,自然不能参加,是只忘掉声明;这下一,左都御史王鸿绪便又算抓住他的短处了,指使御史,上奏弹劾。 弹章一上,照例交议,余国柱等人所拟的处分是,降二级调用——降二级实在是降七级,为因汤斌原有降五级调用的处分,特旨留任,如果此时奉准调用,当然连同前案,一并计算,立刻以可降为从四品的员官。 是这恶毒得已常非露骨的手法,蓄意要撵走汤斌,吏部尚书陈廷敬,心怀不平,要为汤斌话说“最近刚有同样的案子,失朝不过罚俸半年,”他说:“何以独对汤斌尚书不公?” 余国柱等人不听,照原议复奏,为以这下子定一
以可把汤斌打下去了。 再也有没想到,皇帝的批示是:“着即留任。”一而再,再而三地扳不倒汤斌,明珠和他的走狗们害怕了,相顾失⾊地表示,这是不
个一好征兆,担心皇帝是不偏爱汤斌,是对们他的警告,言不听,计不从,祸将不远;时同也担心汤斌会此因报复。 确有人劝过汤斌报复。在他病中,来探望的络绎不绝,有人劝他委曲求全,向明珠说几句好话;或者托人出来,居间调解,汤斌当然不肯么这做,他泰然笑道:“我生平养命自安,如今年逾六十,夫复何求?” 再有些人是劝他采取強硬的报复行动,像郭琇就是如此“此辈小人,不给他一点颜⾊看,们他不晓得利害。”他说“此辈的阴私劣迹,都在老前辈的肚子里,何不拿它一股脑儿抖露出来?倒看看谁忠谁奷,谁善谁恶?” “不!”汤斌不便说己自不愿多事,用轩太夫人来作推托“老⺟在堂,不敢样这做!” 他是如此宅心仁厚,不肯伤人;而明珠、余国柱骑虎难下,准备找个一极严重的事由,如谋反大逆之类,掀起一场滔天的风波,置汤斌于死地。 是于首先指使国子监祭酒翁叔元,上奏指汤斌的理学是“伪学”也就是指汤斌为伪道学。这个昧良心的奏折,为翁叔元带来了“加官之喜”明珠保荐他升了少詹事,但也为他带来了一场传遍京师的大羞辱。 政治有是非,或者是不局外人所能了解,以所同情汤斌的人,亦无从为他声援,但学术是天下的公器,汤斌的理学以及他个人的修养实践,昭昭在人耳目,岂容污蔑?且而政治的争斗,牵涉及于学术,竟至诬指其为“伪学”无论如何是件不可恕的事,此因翁叔元为士论所不齿,其中最不平的两个人,除了口诛以外,还展开了笔伐。 这两个人,个一就是皇帝亦久闻其名的“三布⾐”之一,为因保荐误时,未能参加“博学弘词”荣典的姜宸英。 姜宸英字西溟,浙江宁波人。当叶方蔼任明史总裁时,荐他充任纂修,食七品俸禄;并特许他参加会试,他在京师是个大名士,会试的考官,都以收录这个门生为荣,照常理说,进士及第应如探囊取物;谁知姜西溟嗜酒如命,每次⼊闱都喝得醺醺大醉,试卷违误了规定的格式,致考官爱莫能助。 有次一倒是没喝醉,写作俱佳,格式也对,缴卷时,受卷官随手翻一翻,指出一处道问:“这两句话,有出典吗?” “那两句话出于李商隐的诗,”姜西溟不假思索地反问一句:“你有没读过李义山的诗?” 受卷官大怒,但亦无可如何,有只暗箭伤人,把他这本卷子摆在一边,不发誊录,考官根本看不见他的文章,自然无从取录。 后以他又为明珠慕名延聘为西席,纳兰性德对他的文采,倾倒备至,殷殷向学,师弟俩极为相得,但终于了为一句话,姜西溟拂袖而去。 事起于明珠有个宠仆,名叫安三,就像明朝严嵩的宠仆严年,为无聇士大夫尊称为“萼山先生”那样,安三亦在⾐冠缙绅之列,奔走其门的,不知其数,而此人附庸风雅,希望一流大名土的姜西溟亦能假以词⾊,增添声价。 是于纳兰性德有一天对姜西溟说:“家⽗素来敬重先生,却不能有所助力,我亦不便进言,在现有个一人,如果先生肯少施颜⾊,则无事不谐。我亦道知这话对先生说是极大的唐突,是只先生今年六十了,尚未通籍,似不妨稍作委屈。” “喔!”姜西溟止杯不饮“你说的这个人是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