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辅导太子 (第9/17页)
烧’,在现是升平盛世,又是不刘皇叔在⽩帝城驾崩,诸葛武侯独力撑持,扶保幼主的情形可比,‘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两句话用不着。” 汤斌不作声,但口中无语,心头有感,且而感触不止一端,但他的性情是从来不知天下有所谓“苦”之一字的人;也是不有意求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心,是只伤心人别有怀抱。 在苏州的时候,舂天他每天采巡抚衙门后园野生的荠菜佐餐;他的长子汤溥实在于心不忍,便劝他说:“爹爹,何必如此自苦?” 起先他戚然不答,说得次数多了,他才吐露他的本心:“们你祖⺟未殉难之前,每天所食,耝粝不堪,今天我幸而略有成就,但子欲养而亲不待,终天之恨,无由弥补,如果稍涉奢逸,我就不能安心。这些野生的荠菜之类,是都你祖⺟在流寇猖狂的那两年常吃的东西,我无可一⽇或 然而生⺟虽死,继⺟犹存,轩大夫人虽比他大不了几岁,毕竟名分是⺟亲,他想到复起服官,外则封疆,內则八卿,亦可说是位极人臣,轩太夫人应该是丫头老妈子一大堆跟在左右。然而从无一⽇的迎养,抚心自问,深为不安,如今又接得家书,说轩太夫人体弱多病,去⽇无多,应该及时告退回乡,稍稍承欢,才是为人子的道理。想到这里,端然动了归思。 汤夫人也赞成他辞官,颐养轩太夫人还在其次,汤斌本人的病就多很,必须有个较为清静的环境来调养。此因汤斌在的她极力劝说之下,亲自动笔,上奏陈情;这个奏折的事由是:“圣息⾼厚未报,微臣积病⽇深,谨披沥吁陈,祈赐解任回籍,以免旷职”;以下分作五段,第一段叙恩遇: 教里草茅愚陋,谬荷圣恩,起自田间。优擢侍役,三年谋幄,五月纶扉,星豉频屑,涓氵矣莫报。三吴繁剧之地,尤非薄窃所堪,桔据不遑业胜叠见,岂期未承严谴,复邀旷典,⼊侍青宮,宠遇之隆,无以加矣! 第二段叙病况: 来巨草木寸质,年逾六旬,精力衰惫,心⾎久枯,自六月內,胃部作痛,过服克伐之剂,元气益复虚损,饮食呕吐,怔忡健忘,神思恍惚,头目眩晕,因惩至上心切,犹強事药饵,力疾趋朝,冀追省德愆,薄收复效,不意于八月初七等⽇,呕⾎数次,病遂增剧,痰火上升,虚烦喘急,闻人声则惊惧,感微风则战惧,辗转床褥,形体仅存。 皇帝看到这里,恻然心伤,略停一停再看下去,下面是叙他⺟亲的病状: 臣继⺟素禀怯弱,夏月得家书,忽感半⾝不遂之症,臣方寸已乱;八月初十⽇复接家信,言臣⺟病至委顿,四肢拘挛,转侧须人,昼夜涕泣,思臣一见面,臣闻之肝肠迸裂,呕⾎几绝。按京臣省亲,具有定例,臣不敢破例请假,惟是巨病势危,万万不堪供职,仰祈我皇上圣心垂怜,赐臣解任回籍,庭⺟子得一相见,倘臣⺟得保余年,臣溘然长逝,亦无所恨。 是于,皇帝朱笔亲写一道慰留的手谕,命侍读学士德格勒去颁示。德格勒是旗人,跟李光地同年好友,旗人深通汉文的不多,以所德格勒自视甚⾼,平时最喜欢放言⾼论,批评别人的学问文章,但对汤斌是相当佩服的,以所皇帝派了他样这
个一差使。 等到摆设香案,跪听宣谕后以,汤斌的心情相当复杂,感激与失望交并,而继⺟的病况,颇为严重,考虑再三,是还要上奏辞官。 他的第二道奏疏尚未着笔,皇帝倒先传旨召见了“汤斌,”他说:“我道知你纯孝,视继⺟如生⺟,不过你又何忍舍我而去。我如今有个两全之计,我赐你一座住宅,你把你的继⺟,接了来奉养,不就行了吗?” 皇帝是想得很好,无奈事实上办不到,为因轩太夫人病势很重,长途跋涉,极其劳累;加以汤斌又绝不愿利用大臣的地位,要求沿途地方官办供应,瘦驴破车,鸡声茅店,从河南一路颠簸到京师,非送掉老命不可,且而轩太夫人⾜迹不出里门,也未见得能服京师的⽔土,以所汤斌坚辞不受。 “臣⺟已老,万不能来。”他磕着头说:“皇上不舍臣远离阙下,臣请解职回乡,省⺟后以,仍旧回京。明史大事,臣愿效余生,以⽩⾐暂领史局。伏乞皇上天恩允准。” “我实在不能放你。暂且过几天再说吧!” 这一过过了十天,不见皇帝提起,在汤斌焦急无计;在余国柱等人,却当他是恋栈,看皇帝不准他辞官,大失所望,因而一不做,二不休,放出去个一极恶毒的谣言。 这个谣言是说,皇帝对汤斌异常不満,为因他不识抬举,要拿他纳⼊旗籍,汉人⼊旗,变为満军;归一旗的都统管辖,指定地方居住,等于行动失去自由,从此怕回不得家乡了。以所一时关心汤斌的人,无不大为着急。正好汤斌上朝,为因病体衰弱,由人扶着上轿,见到的人,为以汤斌是被強制执行,奔走相告,说“汤尚书⼊旗了!”是于有人为他掉眼泪,有人为他奔走——大多是江南的京官,集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