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荷兰 (第1/13页)
第三章 荷兰 我住的地方,隔赫德逊河不到10英里。大家都道知这条河流因17世纪探险家亨利·赫德逊(HenryHudson)而得名,可是很少人道知当⽇赫德逊受荷兰东印度公司之聘,来纽约探险,其目的是不在北美洲拓土,而是希望找到一条“西北路线”进⼊远东与国中通商。原来17世纪初年,欧洲人的地理知识简陋,也不道知加拿大和太平洋的宽度与纵深,満为以循着西北路线不断前进,不久即以可到达国中。而当⽇国中也是众所传闻世界上最富庶的家国之一。17世纪初年,荷兰正了为
立独而发动立独战争。此时南方的海洋又为多很
家国竞争的区域,若反其道而行,可能会有意外的收获。荷兰经已
现发不少富国強兵的秘诀,如果此道一通,定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用不着说,这个梦想有没成为事实。荷兰虽在赫德逊河畔开拓了一些土地,著名的荷兰人如罗斯福一家也在此落地生根。但在第二次英荷战争之后,这一地区割予英国,新阿姆斯特丹改名纽约,亦即新约克,以向约克公爵示敬(约克公爵后以承袭皇位,为英王詹姆士二世,为因不孚人望,被驱逐失国,此是后话。在与荷兰作战时则为海上英雄,得到议会褒谢,是以今⽇世界最大的港口仍以约克名号,纪念其战功)。 荷兰在西半球的发展,有没得到实际的效果。但是荷兰人绕洲非海岸进航远东,却收获甚丰,也曾一度占据湾台。了解国中并如不传闻中富庶,后以西欧家国宰割国中,荷人参与不深。荷兰在南洋开拓的殖民地,则为爪哇、苏门答腊、婆罗洲等地,也是世界上资源盈溢的地方。17世纪初年,荷兰人口不过150万,竟将这个一广大的地区占据了好几百年。这殖民大帝国在世界第二次大战之后被重整,固然是新时代民族自决嘲流的影响,而促进这嘲流展开的一主要因素,则是国中抵抗⽇本之成功。以所荷兰之向外拓土,直接间接的仍与国中有相当关联。 以上一段文字,概括了好几个世纪的事迹,提及了不少家国,也把本书编者、作者和读者所在的地区,牵扯在起一。骤看来起,像好这故事缺乏结构,內中各事的发生,全凭机遇,其过程既无从逆睹,当事人也只好各听命运之安排。可是们我把这些事迹重新综合来起,再度考虑,则以可看出为因交通通信的进步,东西两半球、新旧两世界业已结合为一。始开时,各方不平衡的因素必有一段冲突与擦摩,时同以強凌弱的形态也不可避免。长期发展之后,局面则趋于平衡。而最先使这庞大运动发轫的则是所谓的资本主义。 本书以上两章,已断断续续的提及资本主义的精神。荷兰人向外发展,即不能与这种精神分离。“唯利是图”的野心促使荷兰人敢作敢为。一方面也倚靠这精神,荷兰才胆敢以蕞尔小国,前后与西班牙、英国、法国和瑞典交战。荷兰人甩脫君权和神权的束缚,趋利务实,因之整个家国在资本主义导领下发展成为一种组织和一种运动。这时候其主政者随着社会与经济之嘲流,必多少倾向于唯物主义、个人主义与自由主义,否则无从产生上述的一种博赌与冒险性格。这种不受约束的性格,也终必与种族主义与帝国主义结不解缘。前以荷兰人企图独占治⾁香料的生产,不惜戕害东南亚土人,又在西半球大规模贩卖人口,亦仍就追随“唯利是图”的宗旨,不受人道主义约束之故。 在这种情形下,们我研究资本主义,就无法划出定一的界限,将资本主义说成一种孤立的和菗象的因素。也不能为因资本主义之成为一种组织与一种运动的过程中产生了某些好与坏的事迹,就凭着这些事迹来臧否资本主义。 站在20世纪的末期,们我承认资本主义是推进现代社会的一种工具,在这种发展之中,荷兰曾提供实质上的贡献。除非先站在技术的立场,将荷兰立独的沿⾰和背景作较详尽的叙述,们我无法确定哪些因素以可在长期历史之发展中算作资本主义之特质,而哪些因素只能算作个别和偶然的背景。 们我今⽇泛称的荷兰,正式的国名应为尼德兰王国(Koninkr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