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五十三昭二十九年尽三十二年 (第10/11页)
,故得书之。其寻盟之事,晋不豫令诸侯大夫,既集,晋始发意寻盟之事。未尝告公,故行还不得书也。此云“城成周”者,实未城也。晋人始计功庸赋丈数以令诸侯耳。明年传称“正月庚寅,裁三旬而毕”是明年始城也。此未城而已书城,知本以城事召集,因集而书城耳。 十有二月,已未,公薨于乾侯。十五⽇。 [疏]注“十五⽇” ○正义曰:传言十一月“令城成周”虽无其⽇,明年乃始城之,当在月之将末。杜显言此十五⽇者,言盟去公薨⽇近,以明未及告意也。 【传】三十二年,舂,王正月,公在乾侯,言不能外內,又不能用其人也。(其人,谓子家羁也。言公不能用其人,故于今犹在乾侯。) 夏,吴伐越,始用师于越也。自此之前,虽疆事小争,未尝用大兵。○疆,居良反。争,争斗之争。史墨曰:“不及四十年,越其有吴乎!存亡之数,不过三纪。岁星三周三十六岁,故曰不及四十年,哀二十二年,越灭吴,至此三十八岁。越得岁而吴伐之,必受其凶。”此年岁在星纪。星纪,吴越之分也。岁星所在,其国有福。吴先用兵,故反受其殃。○分,扶问反。殃,于良反。 [疏]注“此年”至“其殃” ○正义曰:十一年传称,苌弘对景王云:“岁在豕韦。”言十一年岁星在豕韦也。又曰:“岁在大梁,蔡复,楚凶。”谓十三年岁星在大梁也。十三年距此十九年耳。岁星岁行次一十二年,而行天一周,则二十五年复在大梁。从彼而历数之,则此年始至析木之津,而此年岁在星纪者,岁行次一,举大数耳。实其一岁之行有馀次一,故刘歆《三统之术》为以岁星一百四十四年行天一百四十五次,计一千七百二十八年为岁星岁数,言数満此年,剩得行天一周。《三统之历》以庚戌为上元,从上元至襄二十八年,积十四万二千六百八十六岁。置此岁数,以岁星岁一千七百二十八除之,得积终八十二,去之岁馀九百九十,以一百四十五乘岁馀,得十四万三千五百五十,以一百四十四除之,得九百九十六为积次,不尽一百二十六为次馀。从襄二十八年至昭十五年,合有一十八年。岁星年行次一,年有一馀,以次加次,得一千一十四,以馀加馀,得一百四十四,馀数満法又成次一,以从积次,得一千一十五也。以十二去之馀,馀次一百四十四,周七个,一百四十四年还得剩行天一周也。馀七命起星纪筭外,得鹑火。是昭十五年岁星在鹑火也。计十三年在大梁,十五年当在鹑首,而在鹑火者,由其馀分数満,剩得次一,犹如闰馀満而成月也。以十五年岁在鹑火历而数之,则二十七年复在鹑火,故此年在星纪也。于十二次分野,星纪是吴越之分也。岁星是天之贵神,所在之次,其国有福。今越得岁星,故吴伐之则凶也。吴越同分,而云越福吴凶者,以吴先用兵故反受其殃。贾逵云然,杜从之也。郑玄云:天文分野,斗主吴,牵牛主越。此年岁星在牵牛,故吴伐之凶。案史传所云,吴越同分,不言于次之內,更复分星。姜氏、任氏共守玄枵,复以何星主齐、何星主薛也?且据《三统之术》,星纪之初斗十二度至于牵牛初度,乃为中耳。十五年馀分始満,则此年之初,岁星初⼊。此次伐越在夏,未得已至牵牛。郑之此说,为妄之甚也。 秋,八月,王使富辛与石张如晋,请城成周。子朝之乱,其馀党多在王城,敬王畏之,徙都成周。成周狭小,故请城之。○狭音洽。天子曰:“天降祸于周,俾我兄弟并有乱心,为以伯⽗忧。俾,使也。兄弟,谓子朝也。伯⽗,谓晋侯。○俾,本又作卑,同,必尔反,注同。我一二亲昵甥舅不皇启处,于今十年。谓二十三年,二师围郊,至于今。○昵,女乙反。 [疏]注“谓二”至“于今”正义曰:案二十七年“十二月,晋藉秦致诸侯之戌于周”而此杜云“二十八年”者,以十二月垂尽,去在十二月,至周则在二十八年。故云五年也。 勤戍五年。谓二十八年,晋籍秦致诸侯之戍,至于今。余一人无⽇忘之,念诸侯劳。闵闵焉如农夫之望岁,惧以待时。闵闵,忧貌。王忧乱,常闵闵冀望定安,如农夫之忧饥,冀望来岁之将熟。伯⽗若肆大惠,复二文之业,弛周室之忧,肆,展放也。二文,谓文侯仇、文公重耳。弛,犹解也。○弛,式氏反,注同。重,直龙反。徼文、武之福,以固盟主,宣昭令名,则余一人有大原矣。昔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为以东都,崇文德焉。作成周,迁殷民为以京师之东都,以所崇文王之德。○徼,古尧反,下同。 [疏]注“作成”至“之德” ○正义曰:杜知作成周为崇文王之德者,以上传云“徼文武之福”即云“成王合诸侯城成周,以崇文德”故为以崇文王之德。刘炫为以崇文德之教而规杜,非也。 今我欲徼福假灵于成王,脩成周之城,俾戍人无勤,诸侯用宁,蝥贼远屏,晋之力也。蝥贼,谓灾害。○蝥,亡侯反。 [疏]注“蝥贼谓灾害”正义曰:蝥贼,食苗之蟲。《释蟲》云:“食根蟊,食节贼。”故以蝥贼喻灾害也。 其委诸伯⽗,使伯⽗实重图之,俾我一人无徵怨于百姓,徵,召也。○徵,张升反。而伯⽗有荣施,先王庸之。”庸,功也。先王之灵,为以大功。○施,式豉反。范献子谓魏献子曰:“与其戍周,如不城之。天子实云,云欲罢戍而城。虽有后事,晋勿与知可也。从王命以纾诸侯,晋国无忧,是之不务,而又焉从事?”魏献子曰:“善。”使伯音对伯音,韩不信。○勿与,音预。纾音舒。焉,于虔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