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秋左传正义_卷三十襄五年尽九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三十襄五年尽九年 (第8/14页)

诸侯,不复重序,郑伯不见,故特解之。以其伐郑而书“同盟”则郑与盟可知。同盟之文,⾜以包郑,故不复见郑伯耳。非谓因伐而同盟者,所伐之国,必与也。柯陵之盟,郑实不服,诸侯自相与盟,非同郑也。文同事异,不可执彼以难此。十一年,诸侯伐郑,同盟于亳城北,其文与此同矣。此经书“十二月己亥,同盟于戏”传言十一月己亥同盟于戏,经、传不同,必有一误。而传于戏盟之下,更言“十二月癸亥,门其三门”己亥在癸亥之前二十四⽇。杜以《长历》推之,十一月庚寅朔,十⽇得己亥;十二月己未朔,五⽇得癸亥。故《长历》参校上下,己亥在十一月十⽇。又十二月五⽇有癸亥,则其月不得有己亥。经书十二月,误也。此误者,唯以一字误为二,非书经误也。

    楚子伐郑。

    【传】九年,舂,宋灾。乐喜为司城‮为以‬政。(乐喜,子罕也,为政卿,知将有火灾,素戒为备火之政。)

    [疏]注“乐喜”至“之政”

    ○正义曰:文七年及成十五年,二传言宋六卿之次,皆云右师、左师、司马、司徒、司城、司寇。其右师最贵。故华元曰:“我为右师,君臣之训,师所司也。”然则宋国之法,当右师为政卿。今言司城为政卿者,盖宋以华阅是华元之子,以元有大功,使阅继其⽗耳。子罕贤知,故特使为政。齐任管夷吾,鲁任叔孙婼,皆位卑而执国政,此亦当然也。此传言“‮为以‬政”者,‮为以‬救火之政耳。但从此‮后以‬,历检传文,郑人讨贼,宋人献⽟,扶筑台之讴,削向戌之赏,皆是政卿之任,故言为政卿也。下晋侯云“宋灾,‮是于‬乎知有天道”是宋人自知天道当有火灾,故子罕素相戒敕为备火之政也。自“伯氏司里”以下“巷伯儆宮”以上,皆是子罕素戒之也。其享祀之事,是政卿命之,非子罕也。

    使伯氏司里。伯氏,宋大夫。司里,里宰。

    [疏]注“伯氏”至“里宰”

    ○正义曰:《释言》云:“里,邑也。”李巡云:“里,居之邑也。”是里为邑居之名也。《周礼》,五邻为里。以五邻必同居,故以里为名。里长谓之宰。《周礼·里宰》,每里下士一人。谓六遂之內,二十五家之长也。此言司里,谓司城內之民,若今城內之坊里也。里必有长,不知其官之名。《周礼》有里宰。故以宰言之,非是郊外之民二十五家之长也。使伯氏司此城內诸里之长,令各率里內之民,表火道以来,皆使此伯氏率里民为之。

    火所未至,彻小屋,涂大屋,大屋难彻,就涂之。陈畚挶,具绠缶,畚,篑笼。挶,土轝。绠,汲索。缶,汲器。○畚音本,草器也。挶,九录反。绠,古杏反,汲⽔索。缶,方九反,汲⽔瓦器。篑,其位反。笼,力东反。轝音预。汲音急。索,悉各反。

    [疏]注“畚篑”至“汲器”

    ○正义曰:《说文》云:“畚,蒲器,‮以所‬盛粮也。”宣二年注云:“畚以草索为之。”其器‮以可‬盛粮,又‮以可‬盛土也。《论语》称“为山用篑”是篑为盛土之器,故以畚为篑笼也。《说文》云:“挶,戟持也。”戟持者,执持此轝,其臂如戟形故也。其字从手,谓以手持物也。与畚共文,畚是盛土之器,则挶是轝土之物也。绠者,汲⽔之索,《仪礼》谓之繘。方言云:“自关而东,周、洛、韩、魏之间谓之绠,关西谓之繘。”《释器》云:“盎谓之缶。”《说文》云:“缶,瓦器,‮以所‬盛酒浆,亦谓之罂。”罂‮以可‬汲⽔,故云“汲器”也。《易·井卦》亦谓取井⽔为汲也。

    备⽔器盆<临缶}之属。○<临缶},户暂反。

    [疏]注“盆<临缶}之属”

    ○正义曰:《周礼·凌人》:“舂始治<临缶}。”郑玄云:“<临缶}如甀,大口以盛冰。”则<临缶}是盛⽔之器。知备⽔器者,备盆<临缶}之属。

    量轻重,计人力所任。○任音壬。蓄⽔潦,积土涂,巡丈城,缮守备,巡,行也。丈,度也。缮,治也。行度守备之处,恐因灾有乱。○蓄,本又作“畜”敕六反。潦音老。守,手又反,注“守备”同。巡行,下孟反,下同。度,待洛反,下同。处,昌虑反。

    [疏]“巡丈城”

    ○正义曰:十尺为丈。巡行其城,以丈度之,故云“丈城”

    表火道。火起,则从其所趣摽表之。○摽,必遥反。使华臣具正徒,华臣,华元子,为司徒。正徒,役徒也,司徒之所主也。

    [疏]注“华臣”至“主也”

    ○正义曰:《周礼》,大司徒掌“徒庶之政令”小司徒“凡用众庶,则掌其政教。”凡国之大事致民,是司徒掌役徒也。言“具正徒”司里所使,遂正所纳,皆是临时调民而役之,若今之夫役也。司徒所具正徒者,常共官役,若今之正丁也。

    令隧正纳郊保,奔火所。隧正官名也。五县为隧。纳聚郊野保守之民,使随火所起,往救之。○隧音遂。

    [疏]注“隧正”至“救之”

    ○正义曰:此隧正当天子之遂大夫。故《遂大夫职》云:“各掌其遂之正令。”《遂人职》云:“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郑司农云:“王国百里,內为六乡,外为六遂。”郑玄云:“郊內比、闾、族、党、州、乡,郊外邻、里、酂、鄙、县、遂。”异其名者,示相变耳。《尚书·费誓》云:“鲁人三郊三遂。”然则诸侯之有乡遂,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