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八庄元年尽十年 (第9/11页)
指彼为以例。 公及齐大夫盟于蔇。齐乱无君,故大夫得敌于公,盖欲迎子纠也。来者非一人,故不称名。蔇,鲁地,琅琊缯县北有蔇亭。○蔇,其器反。缯,才陵反。 [疏]注“齐乱”至“蔇亭” ○正义曰:僖二十九年传曰:“在礼,卿不会公、侯,会伯、子、男可也。”是大夫不得敌公也。若敌公,则经没公不书,而贬卿称人,翟泉之盟是也。此不没公者,齐乱无君,故大夫得敌公,既得敌公,当书名氏,而直言齐大夫者,来者非一人,故不称名也。文十年宋人杀其大夫,传曰:“不称名,众也。。”是众则不得书名。 夏,公伐齐,纳子纠。 [疏]“公伐齐,纳子纠” ○正义曰:《公羊传》曰:“纠者何?公子纠也。何以不称公子?君前臣名也。”何休曰:“嫌当为齐君,在鲁君前不为臣礼。”故去公子,见臣于鲁也。贾逵云:“不言公子,次正也,《公羊》之说不可通于《左氏》,次正不称公子,其事又无所出。”案今定本经文纠之上且有子字。自外⼊內不称公子者多,唯有楚公子比称公子。盖告辞有详略,故为文不同。此有伐齐之文,故不须言于齐。纳捷菑于邾,为无伐邾之文,故须言于邾。 齐小⽩⼊于齐。二公子各有党,故虽盟而迎子纠,当须伐乃得⼊,又出在小⽩之后。小⽩称⼊,从国逆之文,本无位。 [疏]注“二公”至“无位” ○正义曰:传称鲍叔牙以小⽩奔莒,管夷吾、召忽奉子纠来奔。则二子在国宠均势敌,故国內各有其党,令齐大夫来盟于蔇,直是子纠之党来迎子纠耳。小⽩之党犹自向莒迎小⽩也。若其举国同心共推子纠,来迎即宜付之,不须以盟要之。今既与之盟而兴师送纠,是二公子各自有党,须伐乃得⼊,故公伐齐也。昭十三年传称“桓公有国、⾼为以內主”则国子、⾼子是小⽩之党也。彼云小⽩既早,公送子纠又迟,公伐齐纳子纠始行即书,小⽩⼊齐得告乃书。故至齐之时,出小⽩之后。然传例曰:“凡去国,国逆而立之曰⼊。”小⽩称⼊,从国逆之文,以其本无位也,若本有位,则当云复归。贾、服为以齐大夫来迎子纠,公不亟遣,而盟以要之。齐人归迎小⽩。谓迎小⽩者,疑是盟蔇大夫,故杜言各自有党以解之。 秋,七月,丁酉,葬齐襄公。无传。九月乃葬,乱故。 八月,庚申,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小⽩既定而公犹不退师,历时而战,战遂大败。不称公战,公败讳之。乾时,齐地,时⽔在乐安界,岐流。旱则竭涸,故曰乾时。○乾音⼲。岐,其宜反,又巨移反。涸,户各反。 [疏]注“小⽩”至“乾时”正义曰:公以夏伐齐,巳出小⽩之后。齐人得葬襄公,便是国宁位定。公可退而不退,战而败绩,是公之罪。时史书策不称公战,公败,为公讳也。若言此战非公,是将卑师众,故直言师战师败耳。此战虽讳,犹书败。升陉之战,败亦不书者,彼为获公胄,聇,讳之深,故不书败也。 九月,齐人取子纠,杀之。公子为贼乱,则书。齐实告杀而书齐取杀者,时史恶齐志在谲以求管仲,非不忍其亲,故极言之。○恶,乌路反。谲,古⽳反。 [疏]“取子纠杀之”正义曰:此名纠耳,称子者,《公羊传》曰:“其称子纠何?贵也。其贵奈何?宜为君者也。”何休云:“以君薨,称子某,言之者,著其宜为君,从未逾年君例。”贾逵云:“称子者,愍之。”案定本上“纳子纠”巳称子,则此言子,非愍之也。沈云:齐人称子纠,故鲁史从其所称,而经书子纠,知者,传云“子纠,亲也,请君讨之”岂复是愍之乎!刘与贾同。注“公子”至“言之” ○正义曰:诸侯之臣为卿,乃见经。公子为贼乱者,则书其名,不问位之贵贱。《释例》曰:“祸福不告则不书,然则国之大事见告,则皆承告而书,贵贱各以所告为文也。福莫大于享国有家,祸莫甚于骨⾁相残。故公子取国及为乱见杀者,亦皆书之。不必系于为卿,故子纠、意恢以公子见书于经也。”是说公子书经之意也。 冬,浚洙。无传。洙⽔在鲁城北,下合泗。浚深之,为齐备。○浚,苏俊反,深也。洙音殊,⽔名。泗音四。 [疏]注“洙⽔”至“齐备” ○正义曰:《释例》云:“洙⽔出鲁国东北,西南⼊沇⽔,下合泗。”《公羊传》曰:“洙者何?⽔也。浚之者何?深之也。曷为深之?畏齐也。”是畏齐,故深之为阻固也。 【传】九年,舂,雍廪杀无知。 “公及齐大夫盟于蔇”齐无君也。 夏,公伐齐,纳子纠。桓公自莒先⼊。桓公,小⽩。 秋,师及齐师战于乾时,我师败绩,公丧戎路,传乘而归。戎路,兵车。传乘,乘他车。丧,息浪反。传,直专反。又丁恋反。传乘,绳证反,注“传乘”字同。乘他如字。 秦子、梁子以公旗辟于下道,二子,公御及戎右也,以误齐师。○僻音避,本亦作辟,一音婢亦反。是以皆止。止,获也。鲍叔帅师来言曰:“子纠,亲也,请君讨之。鲍叔乘胜而进军,志在生得管仲,故讬不忍之辞。管、召,雠也,请受而甘心焉。”管仲射桓公,故曰雠。甘心,言欲快意戮杀之。○召,诗照反。雠,市由反。射,食亦反。乃杀子纠于生窦,生窦,鲁地。○窦音⾖。召忽死之。管仲请囚,鲍叔受之,及堂⾩而税之。堂⾩,齐地。东莞蒙阴县西北有夷吾亭。或曰: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