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秋左传正义_卷六桓三年尽六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六桓三年尽六年 (第2/12页)

03;食常在朔,月食常在望也。“食有上下者,行有⾼下”谓月在⽇南,从南⼊食,南下北⾼,则食起于下。月在⽇北,从北⼊食,则食发于⾼,是其行有⾼下,故食不同也。故《异义》云月⾼则其食亏于上,月下则其食亏于下也。⽇月之体,大小正同。相揜密者,二体相近,正映其形,故光得溢出而中食也。相揜疏者,二体相远,月近而⽇远,自人望之,则月之所映者广,故⽇光不复能见而⽇食既也。⽇食者,实是月映之也。但⽇之所在则月体不见。圣人不言月来食⽇,而云有物食之,以自食为文,阙于所不见也。

    公子翚如齐逆女。礼,君有故则使卿逆。

    [疏]注“礼君”至“卿逆”

    ○正义曰:天子尊,无与敌,不自亲逆,使卿逆而上公临之。诸侯则亲逆,有故得使卿。八年“祭公逆王后于纪”传曰“礼也”是当使人,天子不亲逆也。襄十五年传曰:“官师从单靖公逆王后于齐,卿不行,非礼也。”是知天子之礼,当使卿逆而上公临之也。《礼记·哀公问》曰:“冕而亲迎,不已重乎?”孔子对曰:“合二姓之好,以继先圣之后,‮为以‬天地宗庙社稷之主,君何谓已重乎?”此对哀公指言鲁事,是诸侯正礼当亲逆也。庄二十四年“公如齐逆女”丘明不为之传,以其得礼故也。文四年“逆妇姜于齐”传曰:“卿不行,非礼也。”以卿不行为非礼,知君有故得使卿逆也。

    九月,齐侯送姜氏于讙。讙,鲁地。济北蛇丘县西有下讙亭。已去齐国,故不言女;未至于鲁,故不称夫人。○讙,呼端反。蛇,以支反。公会齐侯于讙。无传。夫人姜氏至自齐。无传。告于庙也。不言翚以至者,齐侯送之,公受之于讙。

    冬,齐侯使其弟年来聘。○有年。无传。五穀皆熟,书“有年”

    [疏]“有年”

    ○正义曰:年训为稔。谓岁为年者,取其岁穀一熟之义。故禾稼既收,农功毕⼊,以其岁丰于常,故史书“有年”于策。此书“有年”宣十六年书“大有年”《穀梁传》曰:“五穀皆熟为有年”“五穀大熟为大有年。”杜取《穀梁》为说,其义亦当然也。《周礼·疾医》以五穀养病,郑玄云“五穀,⿇、黍、稷、麦、⾖”即《月令》五时所食穀也。贾云“桓恶而有年丰,异之也。”言有非其所宜有。案昭元年传曰:“国无道而年穀和熟,天赞之也。”是言岁丰为佐助之非,妖异之物也。君行既恶,泽不下流,遇有丰年,辄‮为以‬异。是则无道之世,唯宜有大饥,不宜有丰年,非上天佑民之本意也。且言有不宜有,传无其说。《释例》曰:“刘、贾、许因有年,大有年之经,有鸲鹆来巢,书所无之传,‮为以‬经诸言有,皆不宜有之辞也。”据经螟螽不书有,传发于鲁之无鸲鹆,不以有字为例也。经书十有一年、十有一月,不可谓不宜有此年,不宜有此月也。螟螽俱是‮常非‬之灾,亦不可谓其宜有也。

    【传】三年舂,曲沃武公伐翼,次于陉庭。韩万御戎,梁弘为右。(武公,曲沃庄伯子也。韩万,庄伯弟也。御戎,仆也。右,戎车之右。)

    [疏]注“武公”至“之右”

    ○正义曰:“武公,庄伯子”“韩万,庄伯弟”《世本》、《世家》文也。《周礼》:“戎仆掌驭戎车”“戎右掌戎车之兵⾰使。”故知御为戎仆,右是戎车之右也。

    逐翼侯于汾隰,汾隰,汾⽔边。○汾,扶云反,汾⽔名。下湿曰隰。

    [疏]注“汾隰,汾⽔边”

    ○正义曰:《释例》曰:“汾⽔出大原故汾阳县东南,至晋阳县西南,经西河平阳至河东汾阳县⼊河。”《尔雅·释地》云:“下湿曰隰。”知汾隰,汾⽔边也。

    骖絓而止,骖,騑马。○骖,七南反。絓,户卦反。騑,芳非反。

    [疏]注“骖,騑马”

    ○正义曰:《说文》云“騑,骖,旁马”是騑、骖为一也。初驾马者,以二马夹辕而已,又驾一马,以两服为参,故谓之骖。又驾一马,乃谓之驷。故《说文》云:“骖。驾三马也,驷,一乘也。”两服为主,以渐参之,两旁二马遂名为骖。故总举一乘则谓之驷,指其騑马则谓之骖。《诗》称“两骖如舞”二马皆称骖。《礼记》称“说骖而赙之”一马亦称骖,是本其初参,遂‮为以‬名也。骖马在衡外挽靷,每絓于木,由颈不当衡故也。名騑者,以驷马有騑騑之容。故《少仪》云“騑騑翼翼”是也。

    夜获之,及栾共叔。共叔,桓叔之傅,栾宾之子也,⾝傅翼侯。⽗子各殉所奉之主,故并见获而死。○共音恭,注同。殉,似俊反。

    “会于嬴”成昏于齐也。公不由媒介,自与齐侯会而成昏,非礼也。○介音界。

    [疏]注“公不”至“礼也”

    ○正义曰:此成昏谓聘文姜也。《诗》剌鲁桓公不能噤制文姜,云:“取妻如之何?匪媒不得。既曰得止,曷又极止。”言桓公以媒得文姜。此云不由媒者,公亲会齐侯,必无媒也。《诗》举正法以剌上,传据实事以解经,故不同耳。

    “夏,齐侯、卫侯胥命于蒲”不盟也。

    “公会杞侯于郕”杞求成也。二年⼊祀,故今来求成。

    “秋,公子翚如齐逆女”修先君之好,故曰“公子”昏礼虽奉时君之命,其言必称先君‮为以‬礼辞。故公子翚逆女,传称修先君之好;公子遂逆女,传称尊君命。互举其义。○好,呼报反,注同。

    [疏]注“昏礼”至“其义”

    ○正义曰:公子遂逆女,传言尊君命,是奉时君之命也。此言“脩先君之好”是称先君为辞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