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秋左传正义_卷六桓三年尽六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卷六桓三年尽六年 (第4/12页)

。云伯纠名且字非杜义。

    【传】四年,舂,正月,公狩于郞。书时,礼也。(郞非狩地,故书时合礼。)

    [疏]注“郞非”至“合礼”

    ○正义曰:舂秋之世,狩猎多矣!见于经者无数事焉,良由得时得地则常事不书故也。以获麟在于大野,得地则不书其地,知地、时并得,则例皆不书。此书“公狩于郞”必是有所讥剌。所剌之意,在于失常地也。但传于棠与河阳,已云“言非其地”则非地之责于理巳见;而此狩得时,恐并时亦剌,駮出合礼,而非礼自明。故注申其意,言郞非狩地,唯时合礼。以时合礼,地非礼也。《公羊传》曰:“常事不书,此何以书?讥,何讥尔?远也。”《公羊》说诸侯游戏不得过郊,故有远近之言。左氏无此义。要言远者,亦是讥其失常地也。

    夏,周宰渠伯纠来聘。⽗在,故名。

    秋,秦师侵芮,败焉,小之也。秦以芮小,轻之,故为芮所败。

    冬,王师、秦师围魏,执芮伯以归。三年,芮伯出居魏,芮更立君。秦为芮所败,故以芮伯归,将欲纳之。

    【经】五年,舂,正月,甲戌,已丑,陈侯鲍卒。(未同盟而书名者,来赴以名故也。甲戌,前年十二月二十一⽇。已丑,此年正月六⽇。陈乱,故再赴。赴虽曰异,而皆以正月起文,故但书正月。慎疑审事,故从、赴两书。○鲍,步饱反。)

    [疏]注“未同”至“两书”

    ○正义曰:僖二十三年传例曰:“赴以名,则亦书之。”检经、传,鲁未与陈盟而书鲍名,知其来赴以名故也。隐八年“蔡侯考⽗卒”注云:“盖舂秋前与惠公盟,故赴以名。”案《史记·年表》,隐之元年是陈桓公之二十三年,则桓公亦得与惠公盟。而云未同盟者,以蔡侯之卒去惠尚近,故疑与惠公盟。此去惠公年月己远,且自隐公以来陈、鲁未尝交好,于惠公之世亦似无盟,故以未同盟解之也。以《长历》推之,知甲戌、己丑别月,而赴者并言正月,故两书其⽇而共言正月。若其各以月赴,亦应两书其月。但此异年之事,设令两以月赴,则当以四年云十二月甲戌陈侯鲍卒;五年正月己丑陈侯鲍卒。

    夏,齐侯、郑伯如纪。外相朝皆言如。齐欲灭纪,纪人惧而来告,故书。

    [疏]注“外相”至“故书”

    ○正义曰:传言朝,经言如。知如即朝也。下文“州公如曹”与此相类,故云“外相朝皆言如”也。鲁出朝聘,例言如,独言外朝者,经有“公朝王所”以不尽云公如,故独云外也。朝聘而谓之如者,《尔雅·释诂》云:“如,往也”朝者,两君相见,揖让两楹之间。聘者,使卿通问邻国,执圭以致君命,据行礼而为言也。鲁之君臣出適他国,始行即书于策,未知成礼与否。经每有在涂乃复,是礼未必成,故直云如。言其往彼国耳,不果必成朝聘也。公朝王所,则朝讫乃书,故指朝言之。此齐、郑朝纪,亦应朝讫乃告。但略外,故言如耳。外相朝例不书,而此独书者,传言“欲以袭纪,纪人知之”明其惧而告鲁,故书也。

    天王使仍叔之子来聘。仍叔,天子之大夫,称仍叔之子,本于⽗字,幼弱之辞也。讥使童子出聘。

    [疏]注“仍叔”至“出聘”

    ○正义曰:天子大夫例皆书字,仍氏叔字,知是天子大夫也。《公羊》、《穀梁》皆以仍叔之子为⽗老代⽗从政,左氏直云弱也。言其幼弱,不言⽗在,则是代⽗嗣位,非⽗在也。伯纠⾝未居官,摄行⽗事,故称名以贬之。此子虽己嗣位,而未堪从政,故系⽗以讥之。讥王使童子出聘也。苏氏用《公羊》、《穀梁》之义,‮为以‬⽗老来聘,非⽗没。义或当然。

    葬陈桓公。无传。

    城祝丘。无传。齐、郑将袭纪故。

    秋,蔡人、卫人、陈人从王伐郑。王自为伐郑之主,君臣之辞也。王师败不书,不以告。○从,如字,又才用反。

    大雩。传例曰:书,不时也。失龙见之时。○雩音于,祭名。见,贤遍反。

    螽。无传。蚣蝑之属为灾,故书。○螽音终。蚣,相容反。蝑,相鱼反。

    [疏]注“蚣蝑”至“故书”

    ○正义曰:《释蟲》云:“蜇螽,蜙蝑。”杨雄《方言》云:“舂黍谓之蚣蝑。”陆机《⽑诗疏》云:“幽州人谓之舂箕。舂箕即舂黍,蝗类也。长而青,股鸣者。或谓似蝗而小,班黑,其股状如玳瑁叉,五月中,以两股相切作声,闻十数步。”《尔雅》又有蟿螽、土螽。樊尤云皆蜙蝑之属。然则螽之种类多,故言属以包之。传称“凡物不为灾,不书”知此为灾,故书。

    冬,州公如曹。不书奔,以朝出也。为下实来书也。曹国,今济阴定陶县。○陶,同劳反。

    [疏]“州公如曹”

    ○正义曰:《周礼》:公之地封疆方五百里,侯四百里,伯三百里,子二百里,男一百里。隐五年《公羊传》曰:“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其馀大国称侯,小国称伯、子、男。”然则三公之外,爵称公者,唯二王之后杞与宋耳。此“州公”及僖五年“晋人执虞公”并是。小国而得称公者,郑玄《王制》注‮为以‬殷地三等:百里,七十里,五十里。武王克殷,虽制五等之爵,而因殷三等之地。及周公制礼,大国五百里,小国百里。所因殷之诸侯亦以功黜陟之。其不満者,皆益之地为百里焉。是以周世有爵尊而国小,爵卑而国大者。言爵尊国小,盖指此州公、虞公也。案虞是克商始封,非为殷之馀国。郑玄之言不可通于此矣。杜之所解,亦无明言。唯《世族谱》云:“虞,姬姓。武王克商,封虞仲之庶孙‮为以‬虞仲之后,处‮国中‬为西吴,后世谓之虞公。”服虔云舂秋前,以黜陟之法进爵为公,未知孰是?或可尝为三公之官,若虢公之属,故称公也。以其无文,故备言之。刘炫难服云:周法,二王之后乃得称公。虽复周公、大公之勋,齐桓、晋文之霸,位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